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浙江苍南大浃头刘氏族谱源流

据族谱记载,祖籍大浃头刘氏始祖讳武周公于明万历年间由泉州安溪县避乱内迁浙江平阳县北港詹家埠,凡三迁始定居于现苍南县渎浦乡大浃头村。自此子孙繁衍凡四百年而成旺族。因族谱记载有关始祖讳武周公所述简略。我曾数次查寻,意为族谱之记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现把相关资料梳理如下,相信老家还有很多族里宗亲也在作着同样的事情,或许可以分享信息和愉快,亦请知者指正或提供更多的资料。

六安市刘氏宗祠

苍南档案局上传网上之《苍南百家姓》一书里关于渎浦大浃头刘姓的介绍如下:渎浦大浃头刘姓,始迁祖刘在德,系刘吟吾次子。原籍泉州安溪县大片圆大板桥头。其祖父刘流泉于明万历年间避闽寇乱,入迁平阳北港(具体地址不详)。刘在德何时入迁大浃头不详。配池氏,生五子:长子刘绳准不传;次子刘绳节,三子刘绳洲,四子刘绳派,五子刘绳景,均繁衍成族。此处所述之始迁祖刘在德的祖父刘流泉自安溪始迁平阳县北港,似应为族谱记载之武周公,尚待考证。
时间系明万历年,应没有异议。具体何年尚不详。

入迁平阳北港,谓具体地址不详,不确切,应为北港詹家埠。
族谱记载武周公原籍泉州安溪县元口大片(埔,两处各用一字)圆大板桥头:我曾查过安溪明嘉靖和清康熙两版本县志,无法确认大片(埔)圆大板桥何处。元口是否即龙兴里源口,有待进一步考证。明清时侯安溪的地名多为里乡坊。安溪县志也记载了当时(明嘉靖至清康熙)所有的溪桥名称,龙兴里源口有埔头桥和牛岭桥,并无大板桥。如果视“元”字为“源”的同音别字,大埔圆大板桥为埔头桥的当地邑人的另一叫法,那么,武周公原籍应为泉州安溪县龙兴里源口,确切地说,应为明万历年间泉州安溪县龙兴里源口埔头桥头。

避乱内迁:系因明嘉靖,万历和崇祯年间,闽南安溪一带倭贼,流寇猖獗,不断劫掠民众,屡剿不止。清康熙版的安溪县志上有记载的发生于嘉靖年间大的“弭患”如下:
嘉靖元年,广东及汀、漳盗蜂起,流劫乡村,至永春,知县柴镖率兵民御之。
二年正旦,广东、汀、漳盗新大总至自德化,掠永春,官兵邀之花石岭,锺旺辉死之。戊申,覆鼎兵设伏以待,贼突围去,郭显七等死之。他贼闻覆鼎有备,奔安溪,大肆掠劫。
三年十月初四日,广东、汀、漳盗复来寇,御史简霄按部檄按察佥事聂珙,督本县知县龚颖与诸县知县颜容端、柴镖、梅春合捕之。至二十四年,灭于德化小尤中。
十二年八月初五日,永安寇攻劫长泰里。是年凡三至崇信、新康等里,杀掠甚惨。本府同知李东、通判柯迁督兵平之。
十七年冬十月,永安寇劫感化、龙兴等里,知县殷楘督民兵追至石珠岭,获其二总、三总。
二十六年剧寇陈日晖聚党据覆鼎山、大小尖、白叶坂诸峒,不时出掠。参政吴鹏与督饷佥事余爌按兵捣其穴,擒其二百余人,遂平之。遂置白叶堡以备寇害。惠安兵部侍郎张岳作《平寇记》,详于前。

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有贼百余自同安来依仁,劫掠林浩家。典史姜衮督兵擒斩之
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倭贼数千,自永春突至县治,驻扎四十余日,官民庐舍,焚毁殆尽
四十年八月二十五日,贼首马三岱、谢爱夫,江一峰等引倭首冯哥四老等三四百人,夤夜自南安下呷村出哨县治,俘获男女四百余人。九月初间,又有广饶贼三百余人,伪给捕贼虎牌于兵巡道,来驻县治作贼。至初五日,马三岱复来出哨,闻饶贼剽掠有赀,欲并而有之,大战县前十字街,三岱等败走,时饶贼亦杀真倭十余。
四十一年二月,倭贼与漳贼三四百人,驻长泰里劫掠。不久,指挥欧阳深招抚之。
由此可知当时武周公因何避乱来浙。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浙江苍南大浃头刘氏族谱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