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重庆云阳开县刘氏湖北江陵刘氏祖源考证

刘氏祖源考证与初步分析内容提要:

三国时期地图

本文概述了文炳公和明正公两位老前辈编撰的两部老谱的时代背景及其几大特点,并以老谱为线索,对吾族明万历年间江陵一世祖玄公之前的北宋时期千年远祖祖源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解谜,引入了吾族众多族人同宗单独从老谱无法知悉的笪桥刘、三文五吉刘、前溪刘、水部刘的概念与简介、将本族族人可能毫不了解的老谱中的二十多位人物与湘赣刘氏四大名门望族紧密关联起来,基本确定了吾族千年远祖来源于湘赣四大刘氏之一,初步分析了唐末及两宋时期四支刘氏彼此的血缘、世系关系,以及吾族刘氏与这四支刘氏的血缘、世系关系,客观评价了我族历朝历代老祖宗的修谱史迹。由于受限于能够掌握的各种资源,目前也无法完全彻底地解开这些谜团,但本人已经探询了二十来年,为了方便那些具有政治、经济、人缘等体制内外综合实力的族人寻找机会进一步解谜,现将本人二十多年的初步成就编撰成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文末还提供了主要参考资料清单,供各位族人同宗参考。由于本人的资历、能力极其有限,难免本文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和赐教,本人一定虚心接受和笑纳。

湖北荆州刘氏四世祖、重庆云阳西山坪支派入川始祖一斌公十世孙:刘纲举敬撰(“朝”字辈)

重庆云阳、开县—>湖北江陵刘氏祖源考证与初步分析根据家谱资料,吾族刘氏源自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可准确溯源的最远祖源为江陵一世祖玄公:生于大约四百二十年前,明朝万历年间的公元 1600 年前后。

对比其他许多家族可准确溯源到元末明初、甚至唐、宋时期的千年祖源,我云、开两县江陵刘氏裔孙无不感到有些遗憾。

那么,玄公祖籍何处?吾族宋、元、明时期的祖籍地各在哪里?是怎样迁徙到湖北江陵、公安一带的?笔者一直好奇或怀疑,曾有族人宗亲投入时间精力去解开这些谜团吗?

其实,本人目前也无法完全解开这些谜团,但本人已经探询了二十来年,根据纸质老谱为线索,查获了大量网上资料和书籍,作了些资料对比、初步考证,为了方便那些具有政治、经济、人缘等体制内外综合实力的族人寻找机会进一步解谜,本人现将二十多年的初步成就编撰成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原始资料主要来源:开县赵家镇叔高祖文炳公(刘帅父亲)和云阳叔曾祖明正公分别在清光绪 12 年和民国初年编撰的家谱两位老前辈编撰这两部家谱的时代背景及其几大特点:

1 两者编撰家谱皆是以个人、最多是父子之力、一家之力的作为。很显然是在抄写更老版本家谱基础上,再新增了一些与祖源无关的齐家规训、序言之类。

本人初步判断:吾族自先祖入川总共三百多年来,从来就没有进行过整个家族参与的、传统意义上的重修家谱活动?因为比较正规的重修家谱活动具有几大明显标志:完善的重修家谱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和更早更准确的祖源依据。遗憾这两部家谱皆没有举族重修家谱的时间、组织机构、资金来源方面的文字记载。也许是满清两百多年、民国三十七年、中共建政后的七十多年,尤其是小平、耀邦和紫阳三伟人开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族皆无全族重修家谱的活动记载?

2、文炳公和明正公编撰的家谱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部分:涉及超过四百年之前的千年祖源线索部分:《旧序》、《源流谱序》、《历代仕籍录》;与祖源无关的部分:《朱子治家格言》、《齐家规训》、《序言》等等。

3、根据《旧序》、《源流谱序》和《历代仕籍录》对比网上资料,我族江陵始祖之前的千年祖源似乎与江西笪桥刘氏、前溪刘氏、湖南三文五吉刘氏、水部刘氏都有一些渊源,但又无法准确判定我族到底属于哪支刘氏后裔?

4、基本可以准确判定:我族千年远祖、北宋时期的祖籍地很可能位于江西庐陵府(吉安)辖区的泰和县早禾市梅子村一带或邻县不远处的某个乡镇。

二、综合文炳公和明正公编撰的老谱,再根据这些老谱线索查获的大量网上资料,现将与吾族刘氏密切相关的几大湘赣刘氏概要介绍、简单分析如下:1、《旧序》
对照《旧序》,可知在湘赣鄂川渝云贵等南方各省,还有许多刘氏家谱《旧序》和我族《旧序》完全或部分相同。

网上资料证实,这个《旧序》确实不单我族独有,早就在南方各省刘氏中传来传去。《旧序》的末尾落款为大名鼎鼎的南宋政治家、大诗人杨万里,日期为嘉定元年 8 月中秋日。

但据本人多年考证且网友公认,杨万里(1127-1206),仅为他年少时的老师、水部刘氏始祖刘德言裔孙清纯先生作过《安成水部刘氏族谱序》,没为其它刘氏家谱作过序言。(网上可找到杨万里为水部刘氏编写的原汁原味的序言电子版)

然而,我族家谱《旧序》或其它众多刘氏家谱序言里,前半部分虽然保留了杨万里《序言》的内容和风格,后半部分却被加进了“私货”:修改成了与前溪刘氏(始祖为南唐大理评事刘庄)有关的内容。后半部分明显不是杨万里撰写,却仍然落款为杨万里的大名。这就无法考证了,这一现象最初发生在何时何地、哪朝哪代?所以,关键的疑点:我们江陵刘氏和前溪刘氏或水部刘氏到底是什幺关系?

2、《源流谱序》

对照老谱《源流谱序》一系列重要人物:……刘伯陵……刘遐……刘逊→贿→禋→承贶→祺公→景渊→椿,再到网上一查,便发现一些更详细、完整的惊人史料:我族《源流谱序》几乎和江西笪桥刘氏的祖源一模一样。和湘赣一带笪桥刘氏上传的网上族谱资料很类似:我族《源流谱序》也有较长一段文字夸张地描写了笪桥刘氏“超级老祖母”魏华存的神话传说,魏华存:西晋大司徒魏舒之女、道教上清派创始人、笪桥始祖遐公之母亲。

江西笪桥刘氏是一个具有 1700 多年悠久血缘、人文历史、赫赫有名的庞大刘氏家族。

自北宋以来一千多年,笪桥刘氏的西汉祖源曾有两种说法: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景帝第七子长沙定王刘发。笪桥后裔、学者刘明和校长(南昌某中学)和井冈山大学刘传贤教授根据正史、地方志、出土的东晋墓志铭等等,分别编写了论文论证:笪桥始祖刘遐出自长沙定王刘发第十子安众康侯刘丹,祖籍南阳涅阳,而非楚元王交公后裔。

笪桥刘氏从西晋末年繁衍六百多年到北宋初年,诞生了一个名扬海内外的支系:江西墨庄刘氏,开基始祖为刘式(949—997,字叔度,担任过多个要职,最大贡献就是被宋太宗任命为磨勘府君,即最高财政长官),墨庄堂一脉七代,270年间出了 21 个进士。 庆历年间刘式之孙刘敞(1019 年~1068 年)、刘攽(1023年~1089 年)两兄弟同中进士,刘攽曾协助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为副主编。

南宋著名儒学家、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曾为其好友、刘式六世孙刘清之(1133-1189)编撰《墨庄记》,叙述了 “墨庄堂”的缘由。

笔者本人 2016 年 3 月在美国探亲期间,普弟曾带我去世界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参观和查阅资料:那里不仅馆藏有民国时期全国一千多个县的《县志》(例如,四川云阳、湖北江陵县志),而且馆藏有许多(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当年的许多大块头“禁书”,馆藏史料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连国内绝大多数省级图书馆都望尘莫及,而馆藏的唯一一部研究刘氏家谱、祖源的名著就是刘师舜博士编撰的《墨庄刘氏之创始与繁衍》(上、下两册),刘师舜(1900-1996),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欧美司司长、外交部政务次长,驻加拿大、墨西哥大使,驻联合国代表等职。

刘明和校长、刘传贤教授和笪桥总谱公认的比较准确可靠的世系:刘伯陵→刘文→刘遐(江西笪桥刘氏始祖)→刘启→刘岱→刘芾→刘乔→刘彦→刘德杰→刘时济→刘秦→刘延年→刘铨→刘行恕→刘忱→刘朝宾→刘敬→刘守文→刘逊→刘贿→刘禋→承贶公→祺公→景渊公→椿公 。

如果按照我族《源流谱序》,我江陵刘氏与墨庄刘氏的共同祖先则为刘禋公,大约生于公元 820—850 年间。两位墨庄堂裔孙:江西宜春人刘嵩华宗亲和山东刘国栋宗亲的 YY 基因检测结果和本人相同,初步证实了这一判断。成都二十三魔方基因公司、上海源基因公司和深圳微基因公司根据大数据百分比、居住地域分布、国史、地方志综合分析,一致认为,我们 YY 基因检测结果为F155+Y21364+F254+F813 的男性共祖为汉景帝刘启。

假如我们江陵刘氏属于笪桥后裔的前提成立,那我们《源流谱序》上记载的

祖源就是:

刘禋公(刘贿公之子)—承贶—刘諆—景渊—刘椿(刘椿:字茂龄,行十六,周太祖广顺二年(952 年),徙居湖南茶陵马首江边,湖南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马首刘氏开基祖)

而北宋墨庄刘氏世系为:

刘禋公(刘贿公之子)—承美—知道—刘琠—刘式(墨庄一世祖)

就是说,刘椿与墨庄一世祖刘式均为刘禋之玄孙,刘禋,号白云老人,活了106 岁;我们《源流谱序》只记载到椿公为止,就以“椿之出籍楚南者甚多,难以悉记”简单中止了。

加之《源流谱序》接着有这样的描述:“先人居吴西而迁湖北越数世传至玄公”,没有故意去攀龙附凤将江陵刘氏直接接承到名门望族墨庄刘氏,所以,本人认为江陵刘氏归属于笪桥刘氏的机率可能高达 60%以上。

然而,从湖南茶陵县刘樁公到江陵一世祖玄公之间,毕竟有长达六百多年无法查证的空白,加之,历史上不同支系联宗、合谱,尤其在家谱重修时照抄照搬他族的习惯,所以,还不能排除我江陵刘氏不属于笪桥刘氏、而属于湘赣其他几支刘氏大宗的可能。

这个千年谜团,可能只有指望茶陵、长株潭一带的刘椿公后裔参与 YY 深度检测、其他刘氏如三文五吉刘、前溪刘氏也参与 YY 基因深度检测时,才有可能完全揭开。

3、《历代仕籍录》

奇怪的是:《历代仕籍录》中总共列出的 50 多位刘氏名人录里,居然没有任何一个笪桥、墨庄人物?这就增添了我江陵刘氏到底属于笪桥刘还是五吉、前溪刘氏的不确定性。

假如排除了我族属于笪桥刘氏的可能,则大大增加了我们属于湖南三文五吉刘氏中“五吉”后裔或前溪刘氏后裔的可能。

仔细研读《历代仕籍录》可知,最前边列举的 20 多位历史名人诸如刘德、刘向、刘禹锡、……等等,或者纯属北方、中原一带刘氏名人,或者属于福建五忠八贤堂、崇安五夫里刘氏,再说,这些名人多半都生活在与五吉或前溪刘氏始祖同一时期、甚至略晚一些,所以,无论从地域还是年代分析,这些名人均与我族毫无直接血缘和地缘关系,录入这些名人,可能纯粹属于装饰家谱之需。

关键线索在于:《历代仕籍录》里仅仅从南唐大理评事(相当于当今最高法院法官)刘庄开始的总共 20 多人,才可能在地域、年代和血缘上与我族紧密相关:“三文五吉刘氏”是起源于江西迁湖南、湘中一带、一个多达数十万后裔的千年名门望族的统称,族人遍布全国、尤其南方各省。我族家谱其实与“三文”之刘文政、文远、文滔几乎无关,而与三文的族人文斌公及其五个儿子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吉星紧密相关。

根据《历代仕籍录》提供的名录线索,可从网上查到: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吉星 5 兄弟是宋朝元丰八年(1085 年)由江西泰和县奉编入楚的,他们的江西祖籍地和笪桥刘氏禋公长房承贶公几乎完全一样:泰和县早禾市梅子村一带;湘赣一带刘氏家谱普遍记载,三文五吉刘氏属于长沙定王刘发次子安成侯刘苍后裔。刘苍的分封地为湘赣交界一带的安福、莲花、永新、吉安、泰和各县。

《历代仕籍录》列出了连续六、七个前溪刘氏,涉及四、五代人、更列出了多达二十来个五吉刘氏简介,涉及七、八代人,无论是列举的前溪刘氏或五吉刘氏,多半都是一些普通民间人士而非所谓名人,所以,前溪和五吉刘氏可能均与我们祖源密切相关。

《历代仕籍录》列出的前溪刘氏名录:刘庄、刘地、刘征、刘旺、刘琼;《历代仕籍录》列出的三文五吉刘氏名录:利仁、文斌、绍安、公举、仁仲、秉懿、秉伦、孔文、孔章、子政、子圣、子端、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吉星、绍宇、大诚、大调、大训、翊聖,共 22 位。

和湘赣一带流传的刘氏家谱一样,我族家谱《历代仕籍录》最后一位名字也是翊聖公:元朝凤阁大学士,有 10 个儿子,……湘赣川渝一带有些刘氏家谱将其列为三文五吉刘氏吉星公支系,而另一些家谱则将其列为前溪刘氏刘庄公裔孙历史真相如何?实在难于弄清楚。

因此,又一个疑点、谜团产生了:我们江陵刘氏和前溪刘或五吉刘到底是什么关系?

4、笪桥刘、三文五吉刘、前溪刘、水部刘:唐末及两宋时期四支刘氏彼此的血缘、世系关系?

根据文炳公和明正公编撰的老谱《旧序》、《源流谱序》、《历代仕籍录》,明显可以看出,我族祖源留下了笪桥刘氏、三文五吉刘氏、前溪刘氏和水部刘氏等多个踪迹和谜团。

但本人根据湘赣当今刘氏上传网络的族谱资料,基本可以判定:笪桥、三文五吉、前溪和水部刘在唐末、五代、两宋时期(公元 850—1100 年)基本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几支刘氏。当然,这几支刘氏的主体在大约 2000 年前可能同宗共祖,都是正宗汉刘。

初步判断他们在那段特定时期互不相关,主要是根据各自开基始祖或始迁祖的出生年代、迁徙时间,地域。几支刘氏大致诞生在同一历史时期,跨度只有两百多年。

(1)笪桥刘氏大始祖刘遐属南阳涅阳刘氏,安众康侯刘丹裔孙,于西晋末年(大约公元 300 年前后)由中原迁徙江西宜春、安福一带,刘遐在西晋末年出任江西安成太守,因居安成北乡笪桥,享誉 1700 多年的笪桥刘氏因而得名。遐公裔孙承贶公迁江西泰和县,而后生子:諆。諆生景渊,景渊又生四子:刘桂,刘松,刘椿,刘柏。

刘椿,字茂龄,于后周广顺二年壬子(952 年)从江西省泰和早禾渡上村迁6 / 7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马首村江边,创立秩堂马首惇伦堂。

(2)三文五吉刘氏的始迁祖则为文斌公的五个儿子: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刘吉星,5 兄弟于宋朝元丰八年(1085 年)由江西泰和县早禾市梅子村一带奉编移民入楚,迁徙到湖南湘中的益阳、怀化、邵阳、冷水江一带。

(3)前溪刘氏

根据《前溪刘氏总谱》记载,前溪始祖庄公字敬斋,为南唐大理寺评事,殁后与宜人萧氏俱葬抚州宜黄县郡中村长岭背月形。庄公之子埊(音、义同“地”)公字衡斋(二世公)为南唐吉州(今江西吉安)长史。 公奉母命回迁安福,约于公元 970 年前后在前溪开基。

(4)水部刘氏

根据水部刘氏族谱和族人提供的网上资料,水部刘氏一世祖为刘德言。

德言公,字绍闻,生于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逝于宋开宝六年(974),葬今安福寮塘小水村,其墓已列入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系长沙定王刘发次子、安成思侯刘苍之四十九世孙;德言公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刘氏尊其为一世祖。

子三:程(荆山祖)、秩(山角祖)、税(丛桂祖)。《安福县志》记载,德言子孙,分徙安福县山头、坪下、堤上、山里、红花园、洋口、长田、岭上、乌村等地。

5、吾族刘与笪桥刘、三文五吉刘、前溪刘、水部刘的血缘、世系关系?

根据《旧序》、《源流谱序》、《历代仕籍录》提供的关键线索和本人网上查获的大量宝贵家谱资料,初步分析和判断如下:

吾族湖北江陵刘氏为笪桥刘氏裔孙、尤其是笪桥刘氏—湖南茶陵县秩堂镇开基始祖刘樁公裔孙的可能性最大,估计高达 50—75%的可能性;吾族刘氏为湖南三文五吉刘氏裔孙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有 20—30%的可能性;吾族刘氏为江西或江西迁湖南的前溪刘氏分支的可能性低于前边两者,但也不能排除,初步估计:10—20%的可能性。

吾族刘氏与湘赣一带水部刘氏的直接血缘、世系关联基本可以排除,主要原因:假如江陵刘氏属于水部刘氏支系,老祖宗们在修谱时就会原汁原味的原版保留杨万里为水部刘氏撰写的族谱序言,何必在《旧序》后半部分将杨万里的原文删改或增补成了其他内容?再说,在《源流谱序》和《历代仕籍录》里,均查找不到任何水部刘氏的名人、重要人物。

三、怎样客观评价我族历朝历代老祖宗的修谱史迹?

在文炳公和明正公所处的清末民初年代、尤其是更早的宋、元、明时代,交通状况皆远比现在落后得多,那时的老祖宗们要想从云、开山区回到江陵原籍,或者从湖北荆州回到湘、赣寻根问祖,因山河阻隔,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没有路途十天半月的磨难,简直就是白日做梦。那时的许多老祖宗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一趟县城。

再说那时的信息获取、交流方式,老祖宗们分居在各自偏远的小镇、村庄、独门独院,犹如一座座信息“孤岛”,既无报纸、电视,也无电话、手机、网络、微信、QQ,根本无法同现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相比。

所以,在那恶劣、艰难的地理、自然、交通环境下,在那信息沟通极其艰难的信息孤岛下,一代代老祖宗们能够为我们留下诸如《旧序》、《源流谱序》、《历代仕籍录》这些祖籍线索资料,显得多么的弥足珍贵!

一百多年前,编撰家谱资料的唯一信息来源只能是更老的家谱,文炳公和明正公提供的资料居然与当今江西、湖南刘氏宗亲在网站发布、分享的资料不谋而合,简直令人称奇!

然而,也正是在宋、元,尤其是明、清时代,各个姓氏家族的重修家谱活动越来越多地发生了一些被后世诟病、称之为“联宗”、“合谱”的光怪陆离乱象,发生了邀请外族、外姓名人雅士、士大夫帮助本族编修家谱的现象,所谓“修谱匠”这个“职业”。

“联宗”、“合谱”活动和“修谱匠”的引入是一把双刃剑,其正面意义就是将原本既不同宗、也不同谱的同一姓氏在“一笔难写一个 X 字”的名义下,联合起来壮大声势,以便更好地对付当地的外姓、外族。“联宗”、“合谱”最大的负面、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无可否认,各个家族修谱时出于攀龙附凤而不辨真伪,却可能把本族真正的祖宗、祖源给搞混淆了,造成了事实上可能乱认祖宗、祖源,某位老祖宗当年善意的“小失误”可能给数百年后裔孙们重修家谱、确定真实祖源带来了大困惑。

十分明显,我们云、开两县刘氏裔孙也同样遭遇到了或许数百年前某个“修谱匠”造成的困惑,我们到底属于笪桥刘、三文五吉刘、前溪刘、水部刘中的哪一支?

十分无奈,本人目前也只能给宗亲们提供这样一个“半成品”,而无法得出一个有根有据的、排他性的准确结论。

四、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清单

1、重庆开县刘文炳:湖北江陵刘氏始祖玄公《家谱》

2、重庆云阳刘明正:湖北江陵刘氏始祖玄公《家谱》

3、江西南昌刘明和:《笪桥刘氏(墨庄刘氏)源流新考》

4、江西吉安刘传贤:《笪桥始祖遐公源流世系考》

刘明和、刘传贤论文依据的参考资料:
(1)四库全书《公是集》•卷五十一•《先祖磨勘府君家传》、(2)周冶《南岳夫人魏华存新考》、(3)《云笈七籤》卷四《上清经述》、(4)《三国志》魏书二十一、(5)《晉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6)、《新唐书》卷七十一上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7)王大良.南阳涅阳刘氏研究.南都学坛.1989、(8)唐代《青原遗碑略记》(9)1998 年 9 至 12 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北郊象山发掘的三座东晋墓葬之一《刘媚子墓志》(石质)

5、湖南茶陵刘诚平:《湖南省茶陵县马首刘氏简介及世系》(茶陵县秩堂镇马首沛丰郡惇伦堂三十三世嗣孙 刘诚平[字凯平])

6、网上刘氏族谱资料:三文五吉刘、前溪刘,安成水部刘氏等等。

7、刘清泉:《刘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 月)

8、刘佑平:《中华姓氏通史.刘姓》(东方出版社,2000 年 10 月)

湖北荆州刘氏四世祖、重庆云阳西山坪支派入川始祖一斌公十世孙:

刘纲举敬撰(“朝”字辈)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重庆云阳开县刘氏湖北江陵刘氏祖源考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