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寻福建泉州府安溪感德里大横乡西山堡刘氏分支及后裔

感谢有志之宗亲在万忙中清根理枝,正本穆源。借此尋找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感德里大横乡西山堡劉氏分支及後裔。吾先祖一世祖廷輝(字日春)携弟(字日夏)、妻(陈氏)、儿亨达(字元贞),廷辉公生于明崇祯辛未(1631)年,殁于清康熙庚辰(1700)年,二世祖亨达,生于清康熙己酉(1669)年,殁于清雍正乙卯(1735)年。于1670-1680年间徒涉至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三十二都小蓼雁岗河墈上开基;寓居十三世共三百多年在現万安县武术乡新(小)蓼村一组河墈上(现己建水电站淹没)。

刘氏三角旗

我支一脈昭穆為日元弘大立,本發秀相承,傳芳遠…..原先祖一世廷輝(也可能為延輝,經考證福建安溪當地廷與延互用),二世祖亨达(亨字輩)。三世祖弘礼(清修职郎)以后, 子孙繁衍, 兴旺发达。至清末民国初期没落,且族谱在民国乙卯年洪水时冲毁,后简写了一本线谱在文革中丢失。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万安水电站蓄水,迁祖坟时整理圹志及铭碑整理出一本线谱。 先祖后裔亦有来过小蓼村寻本宗,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老者来至小蓼村下街村问到姓陈姓人士, 被告之此地无刘姓居住, 此为未找到吾族世居地河墈上, 仅相差几里路而无终折返, 后闻讯之而深感叹惜。此是否为吾族外迁后裔来寻根还是先祖后裔来寻宗亲而无法得知。 公元一九九六年, 至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涂山村二组有寻找到刘氏之后裔, 未能如愿寻到我祖宗亲。

据查永春县县志自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始建制永春县, 至公元一九八五年因政府所在地在下洋村, 故称为下洋镇。下洋所辖政区,宋至清属宣和乡善化里、三都。( 摘自永春县县志)。 经数查福建安溪县志, 南唐保大十三年( 955 ) 建县制; 一直源用感德里至民国二十一年。明、清朝安溪县计18 里,统18 图( 图统于里,一里一图, 图各10 甲, 甲下为乡), 分为上六里、中六里、下六里、领424乡。感德里属于安溪县下六里, 感德里统辖: 白石、睹洋、双埯、仙殊、增坑、董地、石斗、美厝、畬尾、龟湖、笏石、福都、炉村蕉坑、茂林、后田、石狮、下坑、徐州、场前、左槐、黄佑、龙通、播兜、石迈、康随、葛竹、下村、大荣、潘田、高平、下格、厚屏山、睹洋尾、洋婆山、后西坂、芥菜坑、大格洋桃州隘、龙蛟厅、龟洞地、达德坂、青殊格; 共四十二乡。( 地名摘自安溪县志)。 现从里乡之别亦无法准确找到壙志上所留之地址, 因县志中未有大横乡记载。致寻找宗亲甚难。之所无此大横乡其一是乡制下之村落, 经查县志感德里之乡制下一直有沿用大横村; 现位于感德镇洪佑村; 其二感德里其辖乡制下有大荣乡, 经考证闽南方言“ 荣” 与“ 横” 互用,或为经口传后嗣之笔误, 经查证感德里大荣乡现所在的位置为感德镇洪佑村, 于民国时期取消大荣官方地名( 见安溪县县志附表“ 今古地名对照表” )。综合其二均位于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洪佑村, 经电话询问感德镇派出所及洪佑村龚姓书记, 现洪佑村大横组已无原始刘姓之群居村民; 故于二零一八年夏再次前往考证,经证实洪佑村大横村已无刘姓居民, 而名为西山之地现为一片茶园。后至感德镇派出所确认目前系统记录中整个镇无一户原始刘姓居民。遂前往安溪长坑珊屏、龙涓乡举源东山、蓬莱镇联中村刘姓望族考证, 考证到此蓬莱刘氏之四、五世为廷、亨字辈但年代早于一世祖廷辉公六七十年; 且一至十世间无详细记载。

有待查证感德镇周边相邻有大荣或大横之西山的地名, 可能清朝、民国时行政划分变更了地域管辖;至止吾族之寻宗有待进一步考证… … 可联系本人QQ:494500934,微信与电话,15919804611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寻福建泉州府安溪感德里大横乡西山堡刘氏分支及后裔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