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广传公出生年考辨[一]

粤东客家刘氏二世祖广传公字清叔,或写作清淑,生十四子,八十六孙,经七百多年繁衍,形成逾八百万裔孙的庞大的粤东客家刘氏族群,他的嘱子诗: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传遍大江南北,飘洋过海,成为刘氏裔孙创业肇居、开拓进取的号角。广传公在粤东客家刘氏的裔孙中是一位传奇式的受广大裔孙崇敬的老祖宗,他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7 岁登进士第,官授瑞金县令等。但他的出生年究竟是那年,长期来困扰着广大裔孙和有志考研者。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古时科举制度,考中秀才是地方上的优秀人才,考中举人是省级精英,能登进士第的便是国家级精英。
在各朝代的正史中对能登进士第的精英均有‘登科记考’记取这些精英的芳名,所以说广传公能登进士第,肯定‘登科记考’中有广传公的英名。在族谱中记载广传公登进士第有二个时段:一个是元朝.延祐二年乙卯岁[1315 年]、一个是宋朝.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那广传公究竟是那个时段登进士第呢?
一、元朝.延祐二年乙卯岁[1315 年]进士榜中查不到广传公芳名元朝.延祐二年乙卯岁[1315 年]张起岩榜。此年是元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全国原有三百名合格者赴京会试,实际应试 135 人。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赐进士出身,蒙古、色目人为右榜 16 人,汉人、南人为左榜 40 人,[汉族 11人,南人 29 人],张起岩为左榜第一名。在网上查得资料如下:[原文]
延祐二年乙卯科進士左榜四十名進士中,王沂、許有壬、梁宜、郭孝基、焦鼎、張起岩、王士元、文禮愷、趙篔翁、楊載、干文傳、黃溍、曹敏中、張士元、彭幼元、黃鴻薦、蕭立夫、楊景行、羅曾、李路、許晉孫、歐陽玄、楊宗瑞、劉彭壽、陳奎、李伯強、王弁、朱嶸。
另外8人出自明代志書,蕭教授認爲他們的進士身份不很可靠,但還是把他們列入乙卯科進士。其中李朝瑞、司庠、韓渙的進士身份大致可靠。而丘堂、張澤、易之序、蔣博、閻完的進士身份則需要加以討論李政茂 《類編列舉三場文選》說他是建昌路新城人,或作湖廣人,居潭州,中延祐二年會試第二十七名李武毅字伯強,汴梁路蘭陽縣人。以《書》經中延祐二年乙卯(1315年)會試第九名孫以忠字叔厚,常德路龍陽州人,以《春秋》經中延祐元年甲寅(1314年)
湖廣鄉試第三名,元延祐二年會試中進士.
楊晉孫,字南叟,臨江府新淦人延祐二年乙卯會試第十五名寰宇通志》記載了元延祐二年進士33名:
蘇州府“科甲”: 干文傳
淮安府“科甲”: 趙篔翁
杭州府“科甲”: 楊載
湖州府“科甲”: 朱嶸
衢州府“科甲”: 曹敏中
瑞州府“科甲”: 李路
臨江府“科甲” 楊晉孫,新淦人。
吉安府“科甲”:楊景行、羅曾、蕭立夫
建昌府“科甲”: 許晉孫
長沙府“科甲”: 歐陽玄
潼川府“科甲”: 文禮愷
濟南府“科甲”: 張起岩
東昌府“科甲”: 梁宜、司庠
開封府“科甲”: 李武毅、王沂
彰德府“科甲”: 許有壬
西安府“科甲”: 王弁
鳳翔府“科甲”: 孫以忠
順天府“科甲” 王志元,大興人。
河間府“科甲” 孫士敏,河間人
保定府“科甲” 許雲翰,郡人。
嘉興府“科甲” 黃應元,嘉興人。
嚴州府“科甲” 洪震老,淳安人。
興化府“科甲” 鄭南吉,莆田人。
南康府“科甲” 鍾國光,都昌人。
饒州府“科甲” 鄭合生,浮梁人。
辰州府“科甲” 李燾, 沅州人。
成都府“科甲” 張仲銘,綿竹人。
兗州府“科甲” 張弘毅,濟寧人。
青州府“科甲” 鄒惟新,益都人。
王志元,順天府大興人
孫士敏,河間人
許雲翰,字圖南,保定府“ 科甲” 記他爲郡人。延祐元年甲寅(1314),曾以易經中燕南鄉試第一名,延祐二年乙卯張起岩榜進士
黃應元,嘉興人
鍾國光,字少賓,南康府都昌人
鄭合生,饒州府浮梁人
李燾,沅州人
張仲銘,成都府綿竹人
張弘毅,兗州府濟寧人
鄒惟新,青州府益都人
馬之驥字伯庸 乙卯進士
苑汝勵,清苑人,延祐二年進士
楊一忠,彭澤縣人
上面元朝.延祐二年张起岩榜 40 名左榜进士中,非常遗憾,榜中没有广传公的芳名。即是说元朝.延祐二年乙卯岁[1315 年]广传公没有在那年登进士第。除非能有百分百证据能证明上述榜中某位进士是错录,或那年左榜超过 40 名进士,在那名单中刚好有广传公的芳名,否则族谱中记载广传公 1315 年登进士第是不真实的。由此,广传公于元朝.延祐二年‘登进士第’的事实存疑。

二、宁化县的刘并于宋朝.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赐进士出身宋朝.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吴叔告[吉]榜。此年有四百五十四人及第赐进士出身;其中包括一甲三名:状元吴叔告[字君谋]、榜眼李伯玉[字纯甫]、探花潘牥[字庭坚]、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等;但进士总名单还未找到,可是从宁化县志、临汀志、永乐大典中找到了宁化县刘并于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登进士第及仕外职的证据。
宁化县志:
查宁化县志初修于明嘉靖年间,二修于明万历 8 年,三修于明崇祯 8 年,四修于清同治 8 年,五修于民国 15 年,新中国成立后,于 1992 年宁化县志编纂委员会新修宁化县志,查其县志中录入:[原文.仅录入刘姓裔孙部份]
宁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卷三十五. 第二章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二年
名表
35-1 宁化县籍历代仕外职官表
刘并 嘉熙二年 会昌尉、奉议郎
35-2 宁化县籍历代进士名表
刘并 男 进士 会昌尉、奉议郎
刘继伦 男 进士 高宛知县
刘耕 进士 正德六年
刘映金 男 举人 国会议员
刘继伦 乾隆元年 高宛知县
刘春海 男 举人 交通部监理科
[宁化人网].巫能辉先生提供:宁化历史名人:(宋)刘并
刘 并 字清叔,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登进士,调会昌县尉。时鹾寇窃发,并勒弓手申警,寇无敢犯境。辟大庾令,擒盗有功,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复以平洞寇功改京秩。
宁化县志[清同治 8 年重刻.李元仲先生撰修]
科目题名.宋进士:
刘并 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 有传:
刘并字清叔,在城人,事继母以孝闻中,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窃发,会昌风鹤之警,昼夜不宁,并至,勒弓手戎斥堠,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用所降钱遂先办,后论擅易籴钱事,皆坐黜。并由此知名,辟大庾令,会剧贼谭如海啸聚,宪司檄并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临汀志:
宋时临汀郡管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六县,临汀志是福建省的地方志。现存的临汀志原名是‘开庆临汀志’,是福建省仅存古代三本地方志中的一本。现在的临汀志是第三次即是修于开庆元年(公元 1259 年)的本志,主修者是当时的临汀郡守胡太初,纂者是州学教授赵与沐。他们是地方官,洞悉地情,这部志书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翔实可信。在临汀志有如下记载:
[原文]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宋〕 胡太初修 赵与沐纂
福建地方志丛刊
临汀志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11 月第 1 版 1990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进士题名:
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 刘并字清叔,宁化县人,事继母以孝称。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王漕野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擒如海。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峒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 年),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 147 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永乐三年(1405 年),明成祖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9 人。永乐大典在如下篇中从临汀志中收编了如下内容:[原文]
卷之七千八百九十四十九庚汀 汀州府 名宦【临汀志】 进士题名《旧志》:
进士题名篇内容多,下面只是其中有关的一段:
十三年庚辰刘渭榜:黄三益,字宗友,长汀县人,调漳州龙岸县主簿,终广州司理参军。十六年癸未蒋重珍榜:伍梦谐,字子蒙,宁化县人。调赣州瑞金尉,沣州法曹,终漳州录参。宝广二年丙戌王会龙榜:赵与堂,字升甫,寓宁化县,终建宁府户曹。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刘并,字清叔,宁化县人,事继母以孝称。调会昌尉,当差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野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哨聚,宪司檄督捕,擒如海。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峒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嘉熙二年戊戌周坦榜:鲁华,字荣叔,长汀县人。…….
宁化县志、临汀志、永乐大典是由当时当地或中央出资编纂的志书,它们历经几百年的检验,真实性、可信度较高。如至今学术界仍有“中国方志两部半”的说法,即一部是《武功志》,一部是《宁化县志》,半部是《朝邑志》。

开庆临汀志是现在全国存世的宋志旧志难得的珍品了。福建省的宋志现存的只有淳熙梁克家撰的《三山志》、宝祐赵与泌修、黄岩孙纂的《仙溪志》和这部开庆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的《临汀志》三种,由此可见这部《临汀志》的珍贵。临汀志的作者是临汀郡的地方官,对自己所管辖的地方官吏或仕外职或升迁相信是熟悉的,从刘并 1235 年进士题名,到 1259 年修临汀志,时间相隔仅 24 年,在如此邻近时间里录入刘并登进士第和仕途供职是有根据的、可靠的。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与《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有两大优点。一是对采录的书籍最大限度地保存古书原貌。二是收书广泛,堪称真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如此浩瀚巨著能录入刘并的平生及仕迹,足见刘并在历史上的地位。
综上宁化县志、临汀志、永乐大典对刘并的出生年和平生事迹的监定真实性、可信性较高。这三本正史典籍从时间前后不同、书内容广度涵盖不同、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所负职责不同,但对刘并的评价基本相同,给刘并在历史上的定位作出明确的概述。

三、刘并是不是广传公的原名?
从上面的宁化县志、临汀志和永乐大典所录入有关内容分析:
1.宁化县从建县到清朝科举制度中赐进士出身共 50 名,其中刘氏裔孙赐进士出身三名:刘并、刘耕、刘继伦,但刘耕是明朝正德六年[1511 年]、刘继伦是清朝乾隆元年[1736 年]赐进士出身,只有刘并赐进士出身的时间段[宋朝.端平二年乙未岁]与广传公赐进士出身时间段相吻合;在仕外职官员中,也是只有刘并所仕职:会昌尉、瑞金县令、奉议郎等与广传公所仕外职相吻合。
所查上述正史典籍中元朝宁化县根本没有刘氏裔孙登进士第。
2. 众多族谱中对广传公均有如此的记述:广传公,原名刘弁,字清叔[清淑],出生于福建宁化县,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升为秩,奉议郎。宁化县志、临汀志、永乐大典所述的刘并与族谱中所述的先祖广传公虽用词稍有些不同,但所述主人公出生地宁化县、进士身份和题名时间、历任职务相同,且刘并,字清叔[或清淑]与广传公,字清叔[或清淑]完全相同,登进士第的时间完全相同。只有 1992 年新编宁化县志录入刘并于嘉熙二年登进士榜,依分析可能是录入者把永乐大典在同一段文字中的嘉熙二年戊戌周垣榜倒录入了的缘故。[见上面]
可以这样说,广传公的原名只有是刘并,字清叔[清淑],才有可能是进士,且是宋朝.端平二年乙未岁登进士第。
3. 兴宁刘氏族谱.卷一.总谱.第 202 页录入:[原文]另收录《福建宁化县志》载《广传公略传》:
“广传公,名弁,字清淑。事继母,以孝闻中,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后调会昌尉。时流寇窃发,风声鹤唳。弁至,勒弓手戒斥堠,寇不敢犯。时漕帅王野差临川和籴,朝庭降见钱弃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弁独用所降钱,遂先办后论擅易籴钱事,皆坐黜,弁由此而知名,辟大庾令;会剧贼潭如海啸聚,宪司檄弁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4.兴宁刘氏族谱所录广传公略传未说明所录宁化县志是那年修的县志,如果真实是录自宁化县志,上面所述疑问巳基本解开,但为什么宁化县志、临汀志、永乐大典只提刘并,字清叔,不是刘弁,字清叔,刘并是不是广传公的原名,还是古时广大裔孙用毛笔传抄族谱时因笔误把‘并’字写成了‘弁’字,如果是笔误,可是把广传公一世英名葬送在这一字之差,相信这是笔误,这是一个不该发生却意外发生的待解之谜。否则,族谱中记载广传公出生于宁化县、进士出身、任职瑞金县令等,便可能不是真实的。
5.从族谱记载广传公 27 岁登进士第和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 年]进士题名推算,广传公生于宋嘉定二年己巳岁[1209 年]的真实性、可靠性较高。
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广传公生于 1209 年,1218 年为 10 岁,1228 年为 20岁,1238 年为 30 岁,再往回算:1237 年为 29 岁,1236 年为 28 岁,1235 年
为 27 岁。[福建长乐及粤东某地的族谱记广传公生于 1208 年,可能是误用实龄计算,其实有误。古代是用虚岁又叫毛岁的计龄方式,此法延用至今,实岁
计龄是来自西方。]
永乐大典、临汀志和宁化县志是正史典籍,对刘并[广传公]的进士出身和仕途供职的高度评价,典定了刘并[广传公]的历史地位和后裔崇敬开居先
祖的历史事实。但谦虚一点说,永乐大典、临汀志和宁化县志提供的刘并[广传公]进士题名和仕途供职高度评价的史实,仅是一个实证,作为研究者千万不可以立即下结论,因为历史文献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百分百准确,写作者在历史文献中肯定也掺入一些写作者的意向和标准,因此必须掌握有大量的可靠证据、符合规范的证据,才可以最后确定广传公的出生年和仕途供职。依此看广传公在会昌、大庾、辰州等地任过职,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走留名,随着信息化的公开和提升,相信端平二年进士名录也有可能找到,有消息说‘宋登科记考’五册、‘宋朝历科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录’、‘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已成书或出版 ,请有机会阅读此书的广传公裔孙协助提供有关信息,相信有关广传公的历史资料会不断的充实。

四、考辨广传公出生年的建议:
过去有志于广传公出生年的考研者,注重从族谱中对广传公的上祖的出生年进行推算广传公的出生年,如宗臣公在宋宁宗时任职虔州府、贵盛公在宋理宗时任职金华府,依此为据推算广传公的出生年,此法值得商讨。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战乱不断的历史,每一次朝代更迭便是一次大战乱,造成人口大消灭大逃亡,粤东客家刘氏的先祖经历了太多的逃生劫难,所以前辈在族谱中的记载不可能达到千真万确。如上述设定广传公的出生年在南宋,接着的金、元灭宋,元末混战又造成难民大逃亡,广传公的广大裔孙从战火中获得余生,从瘟疫饥寒中逃难,从福建省西部迁入广东省东部广大山区避难安居立业。战争没有了,生活安定了,温饱解决了,或有一定积蓄了,此时续写的族谱录入内容才真实性较高。
本人是居住在广东省揭西县的广传公传下六房巨浪公的裔孙,在多年从事续编族谱中,发现清朝康乾盛世以来揭西县各支系的族谱内容较真实。现在以康乾盛世以来所续编的有关各代先祖出生年的族谱内容,逆推广传公的出生年:
以开七公为粤东客家刘氏始祖,广传公为 2 世祖,顺排世系:
巨浪公为 3 世,其长房高千公传下在揭西县的裔孙:
11 世祖绵基公生于 1465 年[兄弟 2 人排在 2]
12 世祖永海公生于 1508 年[兄弟 4 人排在 3]
13 世祖倚峰公生于 1533 年[兄弟 6 人排在长]
14 世祖逸衡公生于 1584 年[兄弟 5 人排在 4]
15 世祖能臣公生于 1627 年[兄弟 4 人排在 4]
16 世祖质敏公生于 1670 年[兄弟 14 人排在 8]
17 世祖东鲁公生于 1687 年[兄弟 3 人排在长]
18 世祖诚笃公生于 1710 年[兄弟 9 人排在 3]
19 世祖厚理公生于 1732 年[兄弟 2 人排在长]
20 世祖谨守公生于 1751 年 [兄弟 5 人排在长]
上列世系、世祖及出生年是真实的,本人参拜、考察过从巨浪公下延至谨守公全部祖墓,其裔孙主居地揭西县有其超万人的裔孙。按上列各先祖的出生年与上述广传公的出生年逆回推算,可以得出父子上、下两代的年龄平均距离,均普合现代人的生育规律。如:11 世祖绵基生于1465 年—2 世祖广传公生于 1209 年÷[11-2][代]=28.4 年巨浪公长房高千公传下另一支系在揭西县的裔孙:
12 世祖静湖公生于 1544 年
13 世祖活宇公生于 1570 年
迁居揭西县肇居立业的还有巨渊、巨涟、巨河公的裔孙,各房下传代数、每一代先祖出生年与上列各代先祖的出生年是基本相同的,逆回推算广传公的
出生年均普合现代人的生育规律。
迁居各地的广传公裔孙用真实的出生年逆回推算广传公的出生年,相信同样是可靠的、真实的。如果能把各地、各房广传公裔孙出生年逆回推算广传公出生年的资料汇集起来,结合永乐大典、临汀志、宁化县志提供的广传公生平资料,汇集成证据链,证实广传公的出生年和仕途供职会更真实、可靠。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交通、信息的畅通,广传公出生年之谜一定可以解开。

广传公以博学多才赢得进士的英名,以他任职仕官的高风亮节典定他在历史上的定位,是粤东客家刘氏广大裔孙学习的光辉典范。粤东客家刘氏自先祖备公生于 162 年在正史典籍中有明确记载后,一千多年后才在正史典籍中看到广传公的传略。广传公是粤东客家刘氏的肇居二世祖,经七百多年的苍桑巨变、繁衍生息,粤东客家刘氏巳是逾千万裔孙的族群。广传公的嘱子诗,以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抒发了客家刘氏先祖迁徙的心路历程,他在七百多年前好象预知了现在的社会现实:勉励裔孙牢记祖训,开拓发展,大胆走出去,创造新天地,这才是刘氏裔孙的王者之风范。解开广传公出生年之谜,树立广传公在千万裔孙心中的光辉形象,是当代广大裔孙的应尽职责。
网上发表此文、广东省第三届汉文化研讨会论文选辑署名:
广东省揭西县 刘云月 2010.10.2

《溯源拾贝》

赞(5)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广传公出生年考辨[一]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