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盐城老阜宁沙浦刘氏源流

老阜宁县境(现,阜宁,射阳黄沙港以北,滨海,响水),由明至清、民国,刘姓甚眾,尤以沙浦刘氏(忠孝堂)为最,並在射河北岸上码头建刘氏宗祠,年年祭祖不绝,成为刘氏凝聚中心。与陈、王、顾、戴四姓同为阜寧县內五大姓之一,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刘字的专属头像


现据明嘉靖辛酉年五世祖十峰公开始纂辑,至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七次修订之《阜寧沙浦宗谱》和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由清末举人庞友兰总纂之《阜寧县誌》记载,参考其它资料,将阜寧县沙浦刘氏简介数点於后:
一、沙浦刘氏始祖及氏族大体散布情况
《沙浦刘氏宗谱》载明:九三公为沙浦刘氏始祖。
九三公行传字伟,生卒失考。係元末进士,委任盐城教喻(相同於今县教育局长)遂由老家江西迁居盐城东巷(今陆秀夫纪念馆附近),德配伍佑卞元亨总帅女,继配王氏。明洪武初年,迁庙湾沙浦(今阜寧城射阳河南)。沙浦相邻之庙湾(今射阳河北、老阜寧县城)界分射河之南北,去渡口二里许,周抱千有余武,形势壮丽。范公堤拱於南陆,有沙岗通盐,东襟海,环大海之形胜,扬帆可至西淮,扬诸郡邑,亦可纵一苇之所如,盐之境。湾之巨区矣!土多山峦,因名焉。这就是沙浦地名之由来和地理位置,也是沙浦刘氏的发源地。由此而后,九三公之后代,又分迁至阜寧县境各地:阜寧城、阜寧城南大刘庄、射阳河中下游之河南大、二、三塔;阜寧城东北乡篆河里之上古尖、北河头、大西庄、小西庄、下古尖、中兴港以及篆河河北之东环、西环、后环等地,生活和繁衍,尤以篆河里较为集中,均称「沙浦刘氏」,简称「沙浦刘」。
九三公岳丈卞元亨,乃元末明初传奇人物。《盐城县誌》载:卞元亨(1328-1419),东溟人(今卞仓)。幼读史书,成年时好文学,善吟诗,尝试剑,膂力过人,能举千金。元时,伍佑草地有虎为患,元亨徒手独往,以脚蹴虎头,虎立毙。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在草埝起义之张士诚据高邮,聘元亨为将,士诚跋扈,屡諫不听,辞去。士诚败,明太祖徵之不应,被发配至山海关北充军。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年)被赦返回卞仓,元亨与施耐庵(即《水滸》作者)相友善。晩年以吟诗、植牡丹自娱。九三公被卞元亨相中为婿,足见其才学出眾。洪武初年,九三公离职,离盐,迁至庙湾沙浦,煮盐为业,並生根立足。
二、沙浦刘氏始祖「先人世居梓溪」
《宗谱》载明:先世出自梓溪。梓溪在江西境內。江西梓溪刘姓「尤海內望族焉」。这就排除了歷史上刘姓是苏州洪武赶散而至阜寧一带之说。
江西梓溪刘氏今手边无史料可査,今唯见一书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帝王之继—刘》一书,提到明代何桥新为江西《南昌梓溪刘氏族谱》作序指出:其立意甚严,其考核皆精,自(刘)允迪而上,推本於陶唐氏,系序不紊,溯流而源也。自(刘)从礼而下,或居、或徙,备录无遗,由本而支也。「其尊祖睦族之心,见於斯矣!」这表明得到刘氏子孙严格遵守不紊。虽然刘氏散布很广,民国时期的涟水、淮安、盐城县境均有沙浦刘氏后代。今已分布全国许多地方彼此见面打招呼时,知是姓刘和辈分时,便按辈分称呼,倍感亲切。
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把家族行为视封建主义范畴。认为人是划分阶级的,不能共处,若称兄道弟,称叔道侄,就是政治问题,因而家族行为逐渐淡漠。一些干部任命也不以辈分起名,趋向政治化,什么爱国、爱华、卫华、卫东、立东、向阳等等,同族之人,已互不知认。自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观点转变了,全国有关权威部门已阐明「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產中待发掘的一部分」,「家谱是记载同宗同祖血缘关係人物和事跡等万古情况的歷史书籍。它与方誌、正史构成中华民族歷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產的一部分。」沙浦刘氏居住在各地的子孙:学、于、古、训、必、得等辈代表八十人,在海內外族眾的鼓励和支持下,於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联手第八次续修《沙浦刘氏宗谱》,並在「本、立、道、生」之后,又增加「敦、厚、重、礼、尚、义、宗、仁」八代班辈。严肃指出「凡我族眾后生子嗣,一律应按此序世系起名字,不得隨意別用他字,以防败乱族序。」显然,这对关联族宗族子孙后代血缘和基因的检査和科学研究是积极的。
在初订和修订宗谱时,经眾议都制订和修订了「族约、族规」,要求甚严,成为刘氏子孙代代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准则和高尙情操。如规定:男女议婚,「毋慕財势,以坏风气」。家有丧事「孝子不得燕会」,治丧富者,自宜尽礼;贫者不得竭力。子事父母,和声柔声,父训子弟,词严正。若膝下爭其曲直,闺门政乱,恭顺无闻,斯用申飭,毋蹈前车。少小而孤,老者收之;贫而无归,富者收之。联姻富室,接贵人,不恤族中孤寒,反致意凌虐,多取貲田,暗兴狱讼,骨肉之恩已薄廉耻之端。
又如规定:男女贤愚不齐,士、农、工、商,必各按其业俱可,无忝於先人。倘克振拔耻为不义,合眾奖之,且录其贤,如甘下流,飮赌放荡,甚或欺凌诈害,乐祸幸灾尔,既存心浇薄,神亦重怀怨恫。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固不敢蔽垢以干名,又何敢华侈与炫俗。尊卑有分,不得轻犯,有事则当眾容辩,不得忿爭。
再如规定:「敦行以孝悌为先」,「服饰以朴素为尙,子弟中有华靡侈竟者,輒毁裂之。」「宇室不事雕彩,惟存质朴,食用唯知节俭,必念物力之艰难。器用惟取质朴,毋潜无移。」
《宗谱》在「表俗」中言:凡子女毋忘尔祖,愿相与守先人之遗训。卑不凌尊,幼不僭长。俾父子兄弟,各循其道,出入相助,守望相扶,一人有过,共攻之。
这些都为沙浦刘氏规范了行为准则,它继承和体现了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氏族中发扬光大。同时,这也为「忠孝堂」作了很好的註释。
四、刘氏先祖,严守族规,言传身教,树立楷模。
《阜寧县誌》之「人物誌」,《刘氏宗谱》之「懿行录」章目中,纪录了刘氏祖先严守族规,言传身教,为子孙和社会树立楷模:
始祖九三公为子孙谋「创业最艰」,「迁斯士籍,隶盐鹺家,惟耕读,仁亲,本其天性敦朴。
三世祖盛公(敬祖),为人篤古持礼,不为世易。雪白氏冤,为仇所訐,孚于理……仰天呼曰:我父不夭,叔父我父也。忍使尘土日下哉。」偕叔母(白氏)十击登闻鼓,疏宽得释归。公为民在射河南岸建晏公祠,赖以制压水灾。民敬之。
四世祖翰公(文林),盛公子,郡庠生。任侠多豪举。倾资在射河北岸建眞武、五圣、关帝三大剎。与父盛公在河南所建之晏公祠相应,以庙鎭湖(射阳河)保一方平安,不受天灾人祸,更不怕海水侵扰与海水冲洗。这里原称刘家湾,自建眞武庙后,便改名庙湾。因濒临大海,先祖把这里作晒盐场,故又名庙湾场。清雍正十年,立县,改名阜寧。如今眞武庙,歷经数百年而不毁,已改名为「兴国寺」。有了新的內容和含义,对弘扬宗教文化有著重大意义。翰公母疾,露祷不輟;教子义方,家法懍懍。
四世祖翰公弟翥公(文举)少游郡庠生,誥文林郎,治家严厉,子孙守法,论事切直,乡党敬惮。嘉靖癸未飢,公出粟賑粥,全活甚眾。又施地为地方建魁星阁和会龙桥,为民称颂。
五世祖襄公(崇华、崇山),翥公子。善於理財持家,陶朱乡邻有负贷不能偿者,竟焚其券。其四弟袞公(崇补、十峰)嘉靖戊子进士,授新喻知县,有政声。邑接权相严嵩,公憨直,不附严嵩父子而落职。君同年同榜胡公松昌巡抚踵前,极力荐其贤,改授绍兴学府教授,蒞任二载,士多入彀。当道知其贤,委署三县(山阳县、萧山县、上虞县)诸邑事,民眾悦服。甲子秋、聘主桂考官,及发榜,果称得士。试毕投牒告归,自是课子、训孙,日夕烟霞,以乐余年。著家谱,以收宗族。时场人有冤辟十七命,公言于鹺,便得释。隆庆恩詔,仍进阶原职。万歷辛已十一月二十一日卒,享年八十。袞公纂编宗谱时,翰林院大学士李春芳,通家年弟,盐城知县荆州唐顺之分別为之作序。射阳居士吴承恩(西游记作者),为公写《像赞》,可见其社会地位和影响。
十峰公孙敬西公(效珍)继承祖风,睦族好施,与卒之日,举所戚里借券,悉焚之。
六世世龙公,嘉靖时廩生,由国子学政为淶水县丞,万歷中,敌为边患,世龙公督伕筑紫荆关捍卫之,以劳茂著,荐文林郎。
十四世敬敷公(士宽)生平豁达有远识,乐善好施,尤出於至诚。四境爭斗,赴公所诉曲直,得公片言,纷立解。或为称贷,田土谬噶,公慨垫数十千至一、二百千,以了其事。岁恆有鬻田於公,公善其价,与之,不以时价售,日久,怜其人有返券,不索値者。光绪丁酉,海赣大歉,形鳩古鵠者,踉蹌於道者,络绎不绝,公慨然如己飢,设法以施,门常如市。並商请诸顾、徐两姻家,令施粥飢民,日得两粥以食,所活甚眾。居常劝人曰:为人要吃亏,吃亏者乃英豪也。少好读书,晩年留心稼穡,相其土宜种棉柳,获利甚厚,里人效之,无不丰裕。公表率一方,日以和俗,日以厚乡,无讼於公庭者数十年。士宽公於清光绪三十四年,积极参与和支持创办新学—阜寧县明达中学堂,捐资六百元。《阜寧县誌》对其评价「秉性慷慨,好施予。又为乡里解纷排难,造桥樑、修道路,施医药,賑灾荒,不惜倾本,名重淮东。」地方人称之谓「刘善人」。
凡此,不胜枚举,仅《宗谱》和《县誌》记载而有百余人。上世纪末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刘氏通鉴」中有文说刘氏宗亲它有一套祖传的祖训家规,文化教养,理想观念,道德情操。通过刘氏宗亲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教育子孙,流传至今。通过数千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为一个优良的传统,明显的风范。阜寧《刘氏宗谱》所制定的族规和所载的楷模人物的事跡,说明上述论断是非常正確的。
五、当今阜寧刘氏后代繁衍及散布情况
《沙浦刘氏宗谱》记述很清楚:元末明初一世祖九三公生子兴四、兴六、兴七。兴六回原籍,兴七无传,唯兴四公(二世祖)生子成、盛,为三世祖。成公生羲、通、海、鸞、瑾五子;盛公生翔、翰、羽、翥四子,均为四世祖。羲公生独子鎧;通公生蒙、褰二子;海公生独子鉽(出籍山东),鸞公生独子釜,瑾公生锐、褘、衫三子;翔公无传,翰公生裔、袭(无传)、襴、祜、祐五子,羽公生䘳、衷、衺三子,翥公生表、里、襄、袞四子,均为五世祖。从六世祖往后,《宗谱》便以羲、通、海、鸞、瑾、翔、翰、羽、翥九个支,而翥公支又下分表、裏、襄、袞四个部向下排列,人名有序不乱。九十年代年续修之《宗谱》,男丁有名可査者,已延续到二十三世「承」字辈。
据了解,沙浦刘氏宗族在一九四五年之前,已有不少迁徙他乡山东、安徽、南京、上海、苏南等地,但眾多仍居住在阜寧和射阳河中、下游两岸,抗战胜利后,其中地主或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中任职者,绝大多数率家南迁上海、苏南等地,尤其集中在上海;一九四九年,也有不少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去了台湾、一九四〇年底,盐阜地区成立民主政权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沙浦刘氏子孙参加工作或入伍者甚眾,由於移动而移居各地者亦不少,这之后至今,或因工作调动,或学校毕业接受分配,或城市知青下放劳动,或乡村青年支边等等,沙浦刘氏后代几乎散居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甚至落籍他国。滨海、嚮水,建湖、射阳等地工作或离退休外,许多工作在上海、南京、无锡、云南昆明、辽寧大连、安徽马鞍山,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奇台、华康等市州县和香港,个別的去了美国、德国、瑞士。这正反映著刘氏仍然是繁茂旺盛。他(她)们除离退休,幼儿和在各级学校读书外,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而勤奋劳作,谱写著《忠孝堂》的新篇章。

赞(4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盐城老阜宁沙浦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