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十户刘氏湖南永兴江左刘氏道远通三房历史关系

湖南省永兴县江左刘氏 道、远、通
三房的历史关系考证
永兴刘氏,姓同而宗别者多。江左有道、远、通三支,而江右有也有好几支,其中龙形市乡一支,前些时候也在修谱。但从迁入永兴的时间最早,人口最多,则是 以富道公为始祖的《敦睦堂十户刘氏》。

刘氏宗亲联谊会头像


我们十户刘氏于宋南渡时迁入永兴,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自明代景泰、成化年间创修第一届族谱以来,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历朝历代,从未改变。与远、通二公后裔,同居江左,虽然三大房不是同宗,道、远、通三公亦非兄弟,但互相帮衬、相安无事,常有往来,亲密无间,为稳定永兴江左的社会局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到清同治十二年,由当时道公房的贡生刘梦松,江霞冲人、远公房附生文源、通公房增生振柄等人,浮想联翩,编造出道、远、通三公为兄弟,同属耒阳刘梦壬公之子。并修谱首一卷。同时编造出曾任过永兴县令俞植的一篇序言。下面,我将同治十二年修谱、及修谱前后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清同治十二年修谱的情况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即公元1873年。道、远、通三大房合修谱首一卷。尊宋朝的墨庄刘式为始祖,而道、远、通皆为刘式的后裔耒阳刘梦壬所生。但这个观点,一直未被我们十户刘家,道公后裔所接受。现将这次修谱的情况考证如下。
1、同治十二年所修之谱首问题。
在永兴境内已经找不到同治十二年所修的谱首了,但在远公房和通公房的族谱中还登载有这次修谱的四篇序言。一篇是曾任过永兴县令的俞植写出的,还有道公房刘绍宜写的一篇序言;远公房刘文源等四人写的一篇序言;通公房振炳等两人写的一篇序言,共四篇。这四篇序言写的时间是“同治十二年癸酉仲冬 吉旦”。(俞植序和绍宜序见附件一)
在俞植序和绍宜序中,对耒阳刘梦壬的出处,都没有讲清楚。至于富道公之父是梦壬的说法,更没有依据,未见之于史料文字。不知他们是如何杜撰出来的。
2、还有一点很值得怀疑的是这个县令俞植。他是浙江山阴县的一个附监生,同治八年任永兴县令,同治十一年已经离任去邵阳。而永兴县同治十二年的县令是四川成都举人汪文涣(见光绪九年的永兴县志和1994年出版的永兴县志)既然俞植在同治十二年不在永兴任职,为什么还写“钦加运同衔现任直隶州郴州永兴县正堂子培甫俞植拜撰”呢?这说明俞植已经没有写这篇序言的时间和资格了?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现任的永兴县正堂”了。同治十二年,上宪已经委任四川成都举人汪文焕为永兴县令。
另外,浙江山阴的附监生俞植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任永兴县令,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离任,在任四年。这个俞植在永兴期间,为政不廉。我十户的族谱中有记载:“山阴俞植莅永,藉端加征,遇讼事辄敲索,邑人苦之,莫敢谁何。时专制压力重,畏官如于菟。”
十户的刘公学基,讳昌效,号鹤田,永兴板梁人也。附贡炳藜公之三子。他看到俞植的行为十分不满,“先生奋臂起曰:彼贪狼也,恶足为民父母,遂与李锦城,李力亭,何水秋诸同志,揭俞情状,控于道,控于督抚,以至于京师,俞势力大,遍贿当道,袒护之,得不动。然亦夺其魄矣。俞于同治十一年旋调署邵阳,卒以贪墨革职,亦援永兴旧案,而发其覆也”。可以说俞植是被当时我县的县民赶走的。而十户的刘学基则起了很大的作用。你说这个俞植还会为刘氏修谱写序言吗?(刘学基传见附件三)
基于上述原因可见,俞植的这篇序言是杜撰出来的,其它的则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说,同治十二年所修谱首一卷。在内容上没有根据,而俞植所写序言纯粹是胡编的。这就否定了它的真实性。
在同治十二年修谱时,十户撰写序言的是刘绍宜板梁下村人。这个绍宜,禀生,字义斋,号义甫,生道光廿一年辛丑又三月初三卯时。同治四年乙丑岁试入学,七年戊辰岁试一等补廩,庚午科试一等。殁光绪六年庚辰七月廿一巳时,葬金钗坪蛇庚山甲向。本人无出,过继长兄绍宽三子承薜为嗣,而承薜亦无后。
十户当时主张和合谱的刘梦松的情况。梦松,道宁长子,派名高贵,永迁孟朝公仲现派住江霞冲村。岁贡,字兆生,号苏山,生嘉庆九年甲子十月十八未时。道光丙戌年入学,丁酉年補廩,咸丰丙辰出贡。殁光绪九年癸未八月廿一寅时,寿八十,葬会冲头凤形五叶抱莲形丑未兼癸丁向。
二、十户刘氏在同治十二年对始祖的认定。
十户刘氏历届族谱对始祖的认定,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
时明成化三年丁亥三月刘浩公《第一次创修族谱序》中明确指出:“按旧谱,远祖世居江西吉之泰和,自富道公由鹅颈塘,于宋南渡宦游至于郴之永兴,遂家于金陵乡四都之凫塘。”
《第二次增修序》是十五世孙庠生季谟哲庵氏谨撰:“吾族始祖富道公,为江西吉之泰和人,当宋南渡宦游永邑,誓云逢塘则止,乃得是乡之凫塘居焉。自宋历元,自元迨今,岁益久,族益大”。
《第四次续修序》是二十一世孙庠生刘钦德范氏、二十二世孙优廩生高鹏羽立氏、二十一世孙廪生道履步蟾氏同誌于云池阁,序言中写道“记曰:尊祖、敬宗、收族,本原之义,振古为昭也。吾族始祖富道公,派衍吉之泰和,发祥于金陵之凫塘,传十余世,子孙繁盛。”
《第五次续修序》是九皋扬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孟夏月撰,:“吾族始祖富道公,江西泰和鹅颈塘人也。当宋南渡徙居永邑凫塘,五世而后,渐次蕃衍,亦代有伟人矣。使非有以纪之,将远而益疏,混而无别,何由敬吾宗而睦吾族乎。”
《第六次增修族谱序》是二十一世孙年近八十儒士道坃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孟秋月所撰:“我族始祖富道公,原籍江右泰和鹅颈塘,当宋南渡时徙居永邑凫塘,传十余世,生齿殷繁。”
也就是说,在同治十二年之前,我族所修的六届谱中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从未出现过所谓的“梦壬”两字,更不要说梦壬是道公之父了!所以说梦壬是富道公之父,是刘绍宜、刘文源、刘振炳、三个人纯属胡编乱造的。
三、同治十二年以后,十户刘氏各届族谱的态度。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壬午,我十户刘氏䤦开始第七次增修族谱,在郴州直隶州正堂陈 澜撰写的《第七次增修族谱叙》写道:“永邑刘姓,自其始祖由江右南迁,瓜绵椒衍,代有伟人,载之家乘,麟麟炳炳。前明曹廷器少卿,彭安成相国,洎(ji)国朝诸先辈叙之详矣。”
《第七次增修族谱例言》的第一条中称:“得姓受氏,必溯其源。同治间曾于远通二房,合修谱首一卷,始墨荘式公。代远年湮,疑以传疑。景城纪氏族谱,不溯姓源,系述不博,称慎也。今仍始富道公,比物此志也。”
《第八次续修谱跋》清楚地说明:“道公于南宋初由贑徙湘,隶籍于永。至九世德璋公父子,名列缙绅,未能修谱,明景泰间,润、浩二公肇修之。推道公为始祖。道公以上弗可考,则从阙。”
《第八次续修谱例》中的第二条:“我邑刘氏,姓同而宗别者多,独我族自江右迁永,前人所称逢圹下住之,富道公乃其始祖也。但当年未及追溯富道公远派,今亦不敢憑耳目而臆载之。恐蹈郭崇韬拜汾阳之谬。”
《第十届增修族谱例言》中最后有一个说明:“本届修谱,耒阳五宗堂谱局多次来吾谱局提倡联宗合谱,并出示溯源史料,称吾族为梦壬公派下道、远、通三房之长。吾族编修等再三考究……,据远公房族谱记载,道、远、通公之父梦壬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但我道公之第十代孙板梁下村宗珉公,却生于洪武元年。如此推算,梦壬公较十一代孙尚小两三百岁,实属荒诞。如此看来,所谓道、远、通三房同宗之说,不能成立。于是决定不与合修。”
从我族七修、八修、十修谱中所记述的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一直把富道公作为始祖,从没有任何的改变。也就是说,在同治十二年所修的三房合谱前后,十户刘氏一直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不知有他。而且在第一次创修谱时,就已经对富道公以上的先人无法考究。所以我们应该按照以上所说,“道公以上弗可考,则从阙”。不要再去寻找更远的开基始祖。
四、我们的态度
当今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最安定、最和谐的社会。这个大好局面,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大家都要全力维护。何况我们永兴刘氏道、远、通三大房呢?所以我们十户应该秉承祖先们的遗愿和发扬当今的和谐精神,虽然道、远、通三房不是兄弟关系,但与远公房、通公房搞好团结是完全应该的。
至于有人搞什么联宗合谱之类的行为,我们十户理事会于2015年6月6日有一个决议。在这个决议的基础上,是可以的,但离开这个决议去做,则是有违十户一以贯之的传统和祖训,是行不通的,
最后经谱局查实确定,我们十户始祖刘富道公住凫塘村,与马田刘家,油麻刘家,富远公,高亭司古城,车田刘家,富通公,不是亲兄弟,也不是堂兄弟,
请十户刘家,众宗亲们,以后不要在外面,误导乱说,道远通达,是兄弟,
道远通达,不是兄弟,但我们都姓刘,要搞关系。
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第十一届增修谱局,
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第五届理事会
公元2016年10月,宣。
请十户刘家,宗亲们转发各村群

赞(8)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十户刘氏湖南永兴江左刘氏道远通三房历史关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