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东晋末年南朝宋丞相:刘道规

刘道规(370年~412年),字道则,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族。东晋末年名将,宋武帝刘裕异母弟。
倜傥不群,胸怀大志,初为征虏中兵参军。桓玄之乱时,杀死青州刺史桓弘于广陵,响应刘裕起兵,随军收复建康,联合刘毅、何无忌一同消灭桓玄,攻杀荆州刺史桓振,迎复晋安帝,拜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封华容县公。镇守荆州七年,剿灭桓氏残余势力,击杀后秦将领苟林,协助刘裕平定卢循之乱,大破徐道覆,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豫州刺史,留京养病。
义熙八年(412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追赠侍中、司徒、南郡公,谥号烈武。南朝宋建立后,追赠大司马、临川郡王。宋文帝元嘉年间,追赠丞相。

刘道规生平
家世出身
刘道规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自称是西汉楚王刘交的后裔。曾祖刘混,在两晋之交时避乱渡江,定居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省镇江市)。父亲刘翘,仕本郡为功曹。长兄刘裕,原是北府军中下层军官,因平定孙恩之乱有功,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受到东晋权臣桓玄的重视。
刘道规是刘翘幼子,与刘裕乃是异母兄弟 。自幼倜傥不群,胸怀大志,深受刘裕器重。
攻灭桓玄
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在建康(治今江苏南京)废黜晋安帝司马德宗,篡位称帝,建立桓楚。刘裕在京口(治今江苏镇江)暗中联络何无忌、刘毅、孟昶等北府军旧将,密谋举兵讨伐桓玄。当时,刘道规正在青州刺史桓弘的征虏将军府担任中兵参军,随桓弘镇守广陵。刘裕遂让刘道规配合刘毅、孟昶,袭杀桓弘以夺取广陵。
刘裕原本计划在京口、广陵、历阳(治今安徽省和县)、建康四地同时起兵。但当他于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在京口正式举义时,建康、历阳两处皆失败,只有广陵成功响应。刘道规与刘毅、孟昶直接闯入军府杀死桓弘,控制了广陵,随即南渡长江,到京口与刘裕会合。不久,刘道规又随刘裕南攻建康。
桓玄在覆舟山之战中大败,被迫放弃建康,挟持司马德宗逃回根据地江陵(荆州州治,今湖北省荆州市)。刘裕遂在建康设立留台,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领百官。刘道规被拜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与刘毅、何无忌一同追击桓玄。当时,桓玄命部将郭铨、何澹之固守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刘道规纵兵出击,在桑落洲大败何澹之等,攻克湓口,进而夺取寻阳(江州州治,今江西省九江市)。
刘道规、刘毅等部义军随后继续西进,在峥嵘洲(今湖北省鄂州市)与桓玄相遇。当时,桓玄有兵马数万,而义军却不足万人。诸将皆有惧意,欲退守寻阳。刘道规认为“决机两阵,将雄者克”,力主进攻,并挥军先进,刘毅等部随之,终于大破桓玄。桓玄败回江陵,随后弃城逃往蜀地,途中被益州督护冯迁所杀。时为元兴三年(404年)五月。
收复江陵
桓玄离开江陵后,司马德宗在荆州别驾王康产、南郡太守王腾之的迎奉下于江陵复位。刘道规、刘毅等以为大局已定,加之又遇大风,故此行军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江陵。桓楚残余势力桓振、桓谦趁机袭取江陵,杀死王康产等,再次控制了司马德宗。刘道规留下刘毅在江陵,然后与何无忌先后进攻桓谧于马头(今湖北省公安县)、进攻桓蔚于宠洲,都击破他们。
何无忌不顾刘道规劝阻,欲乘胜直攻江陵,结果在灵溪(今湖北省荆州市)被桓振、冯该合兵击败,只得与刘毅等军退守寻阳,修复战船和盔甲。当年十月,义军再度西进,直逼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当时,冯该据守夏口东岸,孟山图据守鲁城,桓仙客把守偃月垒。刘毅攻取鲁城,刘道规和何无忌攻取偃月垒,生擒孟山图、桓仙客,冯该逃走,义军进而夺取夏口,随后又夺取巴陵。
就在义军乘胜西进之时,南阳太守鲁宗之亦举兵讨伐桓氏,自襄阳进逼江陵。桓振命桓谦留守江陵,自率大军抵御鲁宗之。当时,刘道规、刘毅等部已至马头,趁机奔袭江陵。桓谦弃城北逃,江陵由此被义军收复。桓振虽击退鲁宗之,但闻江陵陷落,亦兵溃败逃。时为义熙元年(405年)正月。最终,桓振被义军击杀;桓谦则先投后秦姚兴,再投西蜀谯纵。
刘道规攻取江陵,由何无忌护卫司马德宗东归建康,自与刘毅留驻夏口。不久,晋廷论功行赏。刘道规推功于刘毅、何无忌,自居其后,被授为辅国将军、都督淮北诸军事、并州刺史,仍领义昌太守之职。后来,刘道规又加督武昌、江夏、随郡、义阳、绥安、西阳、汝南、颍川、新蔡等九郡军事,剿灭盘踞在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四州境内的桓楚残余势力。
镇守荆州
刘道规后来又改任辅国将军、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并以使持节的身份都督荆州、益州、宁州、秦州、梁州、雍州等六州以及司州河南郡军事。晋廷追论讨平桓玄之功,加封刘道规为华容县公,赐食邑三千户。但在义熙三年(407年),刘敬宣率兵入川,征讨西蜀,结果失利而回。刘道规作为督统,也受到牵连,被降号建威将军。 [20]
刘裕讨平桓氏之乱,控制了朝廷军政大权,又率军北伐南燕。此时天师道首领卢循、徐道覆趁刘裕领兵在外,于义熙六年(410年)在岭南起兵作乱,攻取江州,威胁建康。 西蜀谯纵也趁机东犯,命桓谦、谯道福进攻江陵,并请后秦出兵配合。姚兴遂命将领苟林率骑兵南下。刘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军东进入援建康,却在寻阳被苟林击败。
卢循调拨兵马给苟林,让他也乘胜进攻江陵。于是苟林与桓谦两军相会,苟林屯兵江津(在今湖北荆州南),桓谦则屯兵枝江(在今湖北枝江西南)。威逼江陵。桓氏曾长期管理荆州,甚得当地人心。江陵军民因此多怀异心,有的甚至暗中勾结桓谦,告以城内虚实。刘道规为了稳定人心,故意打开城门,任由城中军民出城投奔桓谦。此举使得江陵军民大为畏服,无人敢于离去。
就在江陵内忧外患之际,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兵马赶到城下。因其意图不明,引起了荆州将佐的疑虑。刘道规不虞有诈,单骑出城迎接。鲁宗之亦为之感动,二人遂联手抵御桓谦。刘道规以鲁宗之留守江陵城,将自己的南蛮校尉印交给咨议参军刘遵,然后刘道规率大军先进攻桓谦,水陆并进,桓谦大败单船而逃,欲投苟林,在途中被杀。刘道规大军回到浦口,苟林得知桓谦败死,亦兵溃而逃。刘遵率部追击,在巴陵将苟林斩杀。
刘道规击杀桓谦,因功进号征西将军。不久,鲁宗之率部返回襄阳,而徐道覆却又率三万兵马进攻江陵。刘道规率主力迎击徐道覆,与叛军战于豫章口(在今湖北荆州东南),并派刘遵作为游军。当时,刘道规的前军失利。但刘道规仍激励将士奋战,刘遵率游军拦腰侧击叛军,大破徐道覆,斩首一万余级,叛军堕江溺毙者甚多。徐道覆乘小船逃回盆口,荆州危而复安。
加官去世
义熙七年(411年),卢循之乱终获平定。刘道规进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加授散骑常侍。
义熙八年(412年),刘道规患病,上表请求回朝 [28] ,被改授都督豫州、江州二州,扬州之宣城、淮南、卢江、历阳、安丰、堂邑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但他一直在建康养病,并未到豫州赴任。当年闰月,刘道规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追赠侍中、司徒,谥号烈武。晋廷追论平定桓谦的功勋,又追封他为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建立南朝宋,追赠刘道规为大司马,封临川王。
元嘉九年(432年),宋文帝又追赠刘道规为丞相。

东汉地图,东汉早期地图


刘道规主要成就
政治
刘道规牧守荆州七年,任内管治有道,政法清明,深受荆州士民的敬畏、拥戴。
军事
预平桓氏之乱:刘道规在桓玄之乱期间随兄长刘裕举义,袭杀青州刺史桓弘,夺取广陵,又配合刘裕收复建康,迫使桓玄放弃建康逃回荆州,并与刘毅、何无忌一同追击桓玄,先后在桑落洲、峥嵘洲等战役中大败桓玄叛军。他在桓玄败死后继续进兵,攻杀桓振,收复江陵,将晋安帝迎回建康复位,并剿灭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四州境内的桓氏残余势力。
预平卢循之乱:刘道规在卢循之乱期间坚守江陵,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成功安抚住人心浮动的荆州部众,拉拢雍州刺史鲁宗之,先后击杀桓谦、苟林,挫败了谯蜀、后秦趁机犯境的图谋,保住了荆州重镇。后来,徐道覆再犯荆州。刘道规亲率主力在豫章口迎战,在部将刘遵所率游军的配合下,大败徐道覆,斩首万余级,再次保住了荆州。

刘道规轶事典故
焚书安众
卢循之乱时,桓谦趁机攻荆州。江陵军民多怀异心,有的甚至暗通桓谦,谋为内应。刘道规击杀桓谦后,得到了很多江陵军民写给桓谦的通敌书信。他为了安抚众心,看也没看便悉数烧毁。江陵军民由此安心。后来,徐道覆攻打荆州。当时谣言大起,都说卢循已经攻取建康,并称徐道覆是来荆州赴任刺史的。但江陵军民感于刘道规焚书之德,始终没有产生异心。
一席不取
道规在荆州数年,秋毫无犯。刘道规卸任荆州刺史之时,对府库财物一无所取。曾有两名随行军士擅自拿走两张坐席上到船上,结果被刘道规当众处以军法。

刘道规评价
刘义隆:① 故侍中、大司马临川烈武王,体道钦明,至德渊邈,睿哲自天,孝友光备。爰始协规,则翼赞景业;陵威致讨,则克剪枭鲸。逮妖逆交侵,方难孔棘,势逾累綦,人无固志。王神谟独运,灵武宏发,辑宁内外,诛覆群凶,固已化被江汉,勋高微管,远猷侔于二南,英雄迈于两献者矣。(《追崇临川王道规诏》)② 长沙景王、临川烈武王、南康文宣公刘穆之、华容县开国公王弘、永修县开国公檀道济、龙阳县开国侯王镇恶,或履道广流,秉德冲邈,或雅量高劭,风鉴明远,或识唯知正,才略开迈,咸文德以熙帝载,武功以隆景业,固以侔踪姬旦,方轨伊、邵者矣。(《录长沙景王等诏》)
沈约:① 临川烈武王有大功于社稷。 ② 余妖内侮,偏众西临,荀、桓交逼,荆楚之势危矣。必使上略未尽,一算或遗,则城坏压境,上流之难方结。敌资三分有二之形,北向而争天下,则我全胜之道,或未可知。烈武王览群才,扬盛策,一举磔勍寇,非曰天时,抑亦人谋也。降年不永,遂不得与大业始终,惜矣哉!
裴子野:若其(指刘裕)提挈草创,则魏、孟、何、刘,辅相总持,则刘穆之、徐羡之,王镇恶、道济经其武,傅亮、谢晦纬其文,长沙以冢弟共艰难,烈武以清贞定南楚。(《宋略总论》)
李延寿:自古帝王之兴,虽系之于历数,至于经启多难,莫不兼藉亲贤。当于余祅内侮,荀、桓交逼,荆楚之势,同于累卵。如使上略未尽,一算或遗,则得丧之机,未可知也。烈武王揽群才,扬盛策,一举而扫勍寇,盖亦人谋之致乎!
陈普: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诗作《咏史·刘道规》)
徐培根:刘道规守江陵,其所表现之明智英断与果毅之行动,亦至足称道。故遂能确保危机四伏之江陵,而予主战场之建康方面,获得制胜之莫大助益。
个人作品编辑 播报
《隋书·经籍志》著录称“梁有《宋临川王道规集》四卷,录一卷”,已亡佚。

东汉齐武王刘縯


刘道规家族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刘翘,仕东晋为晋陵郡功曹,南朝宋建立后追谥为孝穆皇帝。
母亲萧文寿,出身兰陵萧氏,洮阳县令萧卓之女,嫁刘翘为继室,将继子刘裕抚养成人。她在晋末历封豫章公太夫人、宋公太妃、宋王太后。南朝宋建立后尊为皇太后,后为太皇太后,谥号孝懿。
兄弟
刘道规在兄弟三人中排行最小,有两个兄长。
异母兄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史称宋武帝。
同母兄刘道怜,在晋末官至司空、徐兖二州刺史,南朝宋建立后进位太尉,封长沙王。
妻子
正妻曹氏,出身不详,南朝宋建立后被尊为临川王太妃。
嗣子
刘道规没有儿子,曾将兄长刘裕、刘道怜的儿子过继为嗣子。
刘义庆,刘道怜次子,后过继给刘道规,袭封南郡公,南朝宋建立后进袭临川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刘义隆,刘裕第三子,自幼被刘道规抚养,曾被过继给刘道规,最终因“礼无二继”而还归本宗。后成为南朝宋第三任皇帝,史称宋文帝。

刘道规的争议
关于刘道规的去世时间,史料记载有四种说法:
义熙八年(412年)六月:持此说的有《宋书·天文志》
义熙八年(412年)闰六月:持此说的有《宋书·临川王道规传》、《资治通鉴》。
义熙八年(412年)七月:持此说的有《晋书》。
义熙八年(412年)八月:持此说的有《建康实录》。

刘道规史籍记载
《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 宗室》
《南史 卷十三 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

赞(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东晋末年南朝宋丞相:刘道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