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中唐彭城郡开国公刘昌裔世家

作者:刘汝和
唐朝中后期,彭城丛亭里刘氏族群中,有一支迁徙山西河朔后转太原阳曲,四世后又转迁至河南洛阳,又经三世迁回老家彭城,最后徙居江西弋阳,从弋阳远播海内外。这支族群的代表人物有陈许节度使彭城郡开国公刘昌裔,山南东道节度使彭城县侯刘巨容,镇南军节度使彭城郡开国公刘汾。

刘昌裔、号近仁、字光后,太原阳曲(今太原阳曲县)籍,彭城丛亭里刘氏后裔,是唐初名将刘德威七世孙。其高祖刘佺寿(刘审礼长子),为太常丞;曾祖刘承庆、迁居山西朔州后徙太原阳曲,为唐武朝左拾遗、太常博士、唐开元朔州刺史;祖父刘巨敖,为太原晋阳令;父刘诵,赠右散骑常侍。刘昌裔是唐中期著名将领、迁徙东都洛阳,任陈许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右龙武军统军、彭城郡开国公。

刘昌裔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七五二年),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聪慧明敏,志存高远。少时曾献策边将,但未被赏识。
唐代宗大历四年己酉(公元七六九年),刘昌裔入蜀,游说民变义军杨子琳归顺朝廷功成,朝廷授杨子琳洺州刺史,刘昌裔则被授与从事。杨子琳去世后,刘昌裔移居河朔地区。

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公元七八一年),刘昌裔被名将神策军兵马使曲环上表引为判官。当时,曲环正调遣幽、陇兵马准备收覆濮地,刘昌裔为曲环作《讨平卢淄清镇李纳》檄文,檄文言词剀切,对李纳晓以大义,頗动人心。当曲环将檄文上奏朝廷后,唐德宗頗为赞赏。待曲环收覆濮州后,朝廷下诏授刘昌裔为监察御史。后累加至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营田副使,获赐紫服。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己卯(公元七九九年),名将曲环去世,朝廷下诏上官涚暂摄节度留后。领申、光、蔡等州的节度使吴少诚叛乱,乘机进攻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留后上官涗欲弃城逃走,营田副使刘昌裔劝阻说:“你既然奉命留守许州,最好拼死守城。况且城中兵力足以击败来犯之敌,就算坚壁不战,不过五七日,敌军势力必衰,我可以制服他们。”上官涚把军事托付给刘昌裔。吴少诚日夜攻城,许州城墙损毁严重,刘昌裔下令造飞棚联栅,用来应敌,又招募袭击敌营的壮士一千人,组成突击营。因为事先在城墙上建立了战棚木栅,许州城一直未被攻陷。当时,与上官涚素来不和的兵马使安国宁密谋投敌献城,被刘昌裔查出。刘昌裔为稳住人心,先用密计将安国宁斩首,然后召集其所部千余人宴饮,并赏赐每人缣两匹。与此同时,安排伏兵于各要道巷口,下令将持缣经过者全部斩首,无一人逃脱。然后向众人发誓抗拒敌兵,吴少诚围攻多日,逐渐懈怠,刘昌裔凿城出击,大破敌兵。吴少诚逃去,许城得以保全。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八零零年),上官涚因功升任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也被擢升为陈州刺史。
刘昌裔待人厚道而不失原则,一次,蔡州招讨使韩全义统帅十七道兵马征讨吴少诚,在溵水战败,他和他的十七道官军都退到了陈州。韩全义请求入城休息,刘昌裔登上城说:“陛下命你伐蔡州,现在你来陈州,我不敢接纳你入城,请你在城外休息吧!”随后,刘昌裔率千名骑兵进入韩全义军营,以牛、酒加以慰劳,韩全义没料到刘昌裔会这么做,頗为惊喜,深感叹服。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壬午(公元八零二年),刘昌裔改任陈许行军司马。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八零三年)六月十六日,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去世,朝廷授刘昌裔为许州刺史兼陈许节度使、检校右仆射。这时,吴少诚已向朝廷谢罪,但其不臣之心未泯,这种形势下,刘昌裔很重视与吴少诚的关系,命边界军士不得侵犯吴少诚境。如吴少诚军有犯陈许境者,捕捉后都送吴少诚处置。对此,吴少诚往往自惭,于是也下令其军士不得暴掠陈许。不久,刘昌裔加封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两千户。
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公元八一三年)五月,许州发生大水冲坏房舍,淹没居民。六月刘昌裔加授检校左仆射兼右龙武军统军。这时刘昌裔年岁已高,怠于军府事务。在大水期间,军府也被冲毁。但这时唐宪宗锐意对吴少诚用兵,而刘昌裔则与之保持较好关系,引起宪宗不满。值此,宪宗召刘昌裔回朝,命韩皋代之。昌裔回朝,至长乐驿,得知宪宗心意,怕回朝受惩,乃上奏言凤眩,请求回家休养,得到朝廷准允。

同年十一月某甲子日,刘昌裔在洛阳家中去世,享寿六十二岁。葬洛阳金谷之东,宪宗皇帝为之一日不视朝,赠潞州大都督,谥威。妣武功苏氏,封邠国夫人。生五子:长子刘纵、次子刘元一(号隆道、字延元)、三子刘景阳(号隆德)、四子刘景长(号隆文)、五子刘纾(号隆盛)。
刘纵,刘昌裔嗣子。生年未详,学于樊宗师,初为光禄主簿,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八二零年)迁秘书郎,后任陵州刺史(今四川仁寿县),唐文宗开成年(公元八三六至八四零年)逝于任上。生三子:长子刘志圣、次子刘志实、三子刘志坚。
刘元一、字延元、号隆道,刘昌裔次子。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戊辰(公元七八八年)五月初二日,朴直忠厚,善弓马。早年投淮南军,为淮南军衙门将。唐文宗大和四年庚戌(公元八三零年)从李德玉(宰相李吉甫之子)镇守四川,唐文宗开成元年丙辰(公元八三六年),李德玉被贬为滁州刺史,刘元一跟随。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公元八三七年)五月,随淮南军节度使李德裕镇守淮南。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八四七年)二月,李德玉被贬朝州、涯州,刘元一遂归家洛阳。卒于唐懿宗咸通二年辛巳(公元八六一年),享寿七十四岁,葬河南洛阳天山酉卯向。生三子:长子刘巨宽、次子刘巨容、三子刘巨德。
刘景阳、号隆德,刘昌裔三子。生年未详,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八一零年)明经科进士。仕未详。卒年未详,葬河南洛阳天山。生长子刘仲坚、次子刘孟昭、三子刘仲昭。

刘景长、号隆文,刘昌裔四子,生年未详,唐宪宗元和末年(公元八二零年)明经科进士。仕未详。卒年未详,葬河南洛阳天山。生二子:长子刘德坚、次子刘德刚。
刘巨容、字德量。刘昌裔之孙、刘元一次子。河南洛阳人,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公元八二六年)三月初三午时,年轻时曾举进士不第,后兼学武事,志存韬略。
唐宣宗大中八年甲戌(公元八五四年),二十八岁登武科进士,初授临河尉,后入武宁军制下,驻扎徐州北。
唐懿宗咸通四年癸未(公元八六三年),刘巨容随庞勋移防桂林(广西桂林)。唐懿宗咸通九年戊子(公元八六八年)庞勋兵变,带兵一路打回徐州老家,刘巨容没有随之,只是带领本部人马回徐州驻扎,朝廷旌表之举,授埇桥镇遏使。
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公元八七八年)初,浙西突阵将王郢反叛,起兵攻明州(浙江宁波)。朝廷命刘巨容征剿,巨容以筒箭将王郢射死。以功拜明州刺史,后迁州团练使。黄巢起义军南下江淮时刘巨容升任蕲黄招讨副使。
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公元八七八年)二月十八日,刘巨容拜银青光禄大夫、襄州行军司马、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加对黄巢起义军的围剿。
唐僖宗乾符六年己亥(公元八七九年),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一起屯守荆门,抵御黄巢起义军,保卫襄阳。
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号众五十万攻打荆襄。刘巨容与曹全晸用计智取,刘巨容在树林中设下伏兵,诱惑贼众进入埋伏,四起奋击,贼众大败,十成中伤亡了七、八成。擒起义军将领十三人,虏获无可胜计。黄巢渡江向东逃窜,刘巨容率军追击,又斩获很多。因功升迁检校礼部尚书。
唐僖宗乾符六年己亥(公元八七九年)三月,刘巨容授京城四面行营招讨使。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公元八八零年)十一月,黄巢攻陷洛阳,十二月攻陷长安。刘巨容出兵勤王。

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公元八八一年)正月,刘巨容授南面行营招讨使兼天下兵马先锋开道、左金吾大将军、检校司空、封彭城县侯。
刘巨容为政精明,明察秋毫。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出奔蜀中,公卿多因刘巨容的护卫而赴行在。
唐僖宗光启元年乙巳(公元八八五年),当依附义军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鹿晏宏东出襄阳,与依附义军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合兵一处攻打襄阳时,刘巨容因兵寡不能守,出奔成都。刘巨容客居蜀中时,因得罪权贵阉臣田令孜,公元八八九年田令孜上书诬告刘巨容谋反,后裔含冤而死。
刘巨容卒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公元八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申时,享受六十四岁,葬南川岘山之首乾向公事祥行状。妣程氏、徐氏、余氏。生三子:长子刘汾、次子刘迥、三子刘迪。
刘巨德、字仁怀,刘昌裔孙、刘元一三子。唐懿宗咸通三年壬午科进士、因镇剿黄巢有功,钦赐光禄大夫、后至兵部尚书。妣程氏,生子:刘存。
刘仲昭、字仁鑑,刘昌裔之孙、刘景阳三子,生年未详,唐僖宗乾符年(公元八七四至八七九)登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补令贵池,由贵池调宜黄县校尉,至五代梁时又宰浮梁县,后遂居于景帝镇落马桥。卒年未详,葬浮梁。生二子:长子刘文昂、次子刘文俊。
刘孟昭、字仁福,刘昌裔孙、刘景阳次子。世居河南洛阳,生年未详。河南判官,后因讨伐黄巢起义军有功,累官至山南东道节度左副使、池州判官。卒于池州,葬于齐山山南。

刘汾、字伯临,刘昌裔曾孙、刘元一孙、刘巨容长子。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甲子(公元八四四年)八月十五日子时。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公元八七一年)登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唐僖宗乾符二年乙未(公元八七五年)迁兵部侍郎、河南招讨使。
唐懿宗乾符四年丁酉(公元八七七年),黄巢起义军攻打河南,刘汾率部屡战,斩黄巢起义军前锋诸将。
唐懿宗乾符五年戊戌(公元八七八年),刘汾会合招讨使曾元裕捕杀王仙芝于黄梅。王仙芝部将尚让率余部归黄巢,巢势力聚增,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引兵南下福建等地。刘汾奉命围剿追击,自岭南至襄阳,行巡荆门关,会同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父刘巨容合兵一处,大破黄巢起义军,擒起义军将领十三人,斩俘十七万人。其余部冲出重围,渡江转战饶、信、池、宣、杭等十五洲。
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八八二年)八月,刘汾率部进驻饶、信等地。转授信州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左朝左厢兵马使。后转镇南军节度使、右千牛卫上将军至汴守,赐紫金鱼袋。
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八八四年)六月,黄巢起义军经刘汾、李克用等几经剿杀后失败。刘汾蒙诏镇守绕、信二州。
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公元八八九年),刘汾家族突遭横祸,父刘巨容被杀,刘汾遂归隐信州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今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刘家村)。
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公元八九三年),昭宗下诏恢复刘汾官爵,又进至山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右仆射等职。卒于唐昭宗天复元年辛酉十一月初三日亥时,享年五十八岁,赠中书令、彭城郡开国公,敕葬广信府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旗鼓岭(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曹溪镇刘家村)。娶九妻,生十四子:刘汉兴、刘汉升、刘汉从、刘汉明、刘汉宗、刘汉瑞、刘汉广、刘汉匡、刘汉胜、刘汉吞、刘汉英、刘汉宁、刘汉彬、刘汉平。
刘迥、字仲超,刘昌裔曾孙、刘元一孙、刘巨容次子。官历迪功郎。
刘迪、字永年、号元吉,刘昌裔曾孙、刘元一孙、刘巨容三子。官任鄱阳县令,升银青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左仆射。生五子:刘汉亦、刘汉交、刘汉燮、刘汉方、刘汉言。五子俱仕为都尉,称“五尉世家”。
刘存、字神化。刘昌裔曾孙、刘元一孙、刘巨德子。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科举人,翌年登进士第、敕封三大夫唐都招讨使,拜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内侯。谥正宣公。

刘汉兴,刘昌裔玄孙、刘元一曾孙、刘巨容孙、刘汾长子。仕至料粮判官。
刘汉从,刘昌裔玄孙、刘汾三子。仕至州通判。
刘汉明,刘昌裔玄孙、刘汾四子。仕至州长史。
刘汉胜,刘昌裔玄孙、刘汾九子。仕至州长史。
刘汉英,刘昌裔玄孙、刘汾十一子。值黄巢乱佐父捍御一方,后仕至镇南军行营节度使。
刘汉宁,刘昌裔玄孙、刘汾十二子。唐昭宗年任建武军招讨使,主饶、信二州。
刘汉彬,刘昌裔玄孙、刘汾十三子。仕至安抚使。
刘汉平,刘昌裔玄孙、刘汾十四子。仕至料粮判官。
自汾公隐弋阳,繁衍十四支。遍布海内外,已成望族矣。叹曰:吾本刘氏,肇始唐尧,高祖开基,楚代际源,脉出彭城,派衍曲洛,望自广信。远播四海。
2024年元月26日

赞(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中唐彭城郡开国公刘昌裔世家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