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房贵祖公江津谱序有三:其一是“皇明万历二年(1574 年)岁次孟春月文魁孙涟城薰沐顿首拜增修”,序云:“中世祖(世序未确定)祥公自江南移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居住越十数(未确定数)世传至开七公仍居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但沐公旧谱其来二十八世而已(以谁为始祖派世序不详),二十九世三十世以下未入谱内”。
“惟望同志子孙光前裕后因其(应指沐公)未修者增而补之”。由此证明:涟城公并未增修《刘氏族谱》,惟望同志子孙因沐公未修者增而补之,所谓“涟城公旧谱”子虚乌有。
其二是“皇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戍太秋月副首事孙汉城顿首拜增修”,序云:“中世祖(世序未确定)沐公创之于前二十五世祖(以谁为始祖派世序不详)。恩公(尊称涟城公)承之于后,然承传自祥公至于二十五世而已(意指祥公为二十五世祖,亦暗示恩公未增修而补之),二十八九世俱未载入谱内”,仅表示“不辞概然参订,不惜昼夜之勤。”亦未参修而补之,惟“叹谨序”。也证实涟城公未增修《刘氏
族谱》。
查《辞源》,拜:表示恭敬,有拜谢、拜请之意。五房贵祖公江津谱序其一、其二最后落签涟城公、汉城公“拜增修”,意为拜谢(或请)同志子孙增修,与其序文“惟望同志子孙光前裕后因其未修者增而补之”同义,证明涟城公、汉城公皆未增修《刘氏族谱》。
其三是“皇清咸丰四年(1854 年)甲寅岁春三月海公二十世孙国禄顿首拜敬书”,序述自上古原姓伊祁本唐尧之后累公至士会为晋上卿食采于范,又序述自卯金皇族始祖讳仁公(大村坡谱、灵山谱皆讳荣公),至广传公十四子,内容与大村坡谱序、灵山谱序基本一致,大同小异而已。此外,五房贵祖公江津谱仅记载:其十五世祖讳世喜公于清雍正甲辰年(1724 年)上川,卜居重庆府永川县太平乡,自五世祖讳景清公至十五世祖讳世喜公计十一代。但从宋末(1276 年)至清雍正甲辰年(1724 年)计 466 年约传宗十五余世,至少有四世失传,惟望增而补之。
2、信宜大村坡谱序记载:“刘备字玄德係光武十三世孙(备公继即后汉胄帝,故为光武十三世孙,正确无误),复回三分帝业建都西川,时黄巾作乱,人民离散,刘备称胄帝,生三子各自逃散。惟祥公係胄帝次子之孙奔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籐凹住。”
《刘福公族谱》拔贡卷谱序记载:“四方群雄又得中山靖王之后孙弘公妣孔氏生一子讳备公字玄德,立志桃园结义,大破黄巾贼,汉献帝闻之大喜,召入朝扶汉室,建都西川,拜诸葛亮为师,即后汉昭烈皇帝,妣太后糜氏甘氏孙氏生太子讳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即禅帝,妣太后司马氏,相传蜀国二帝,共四十三年天下,失位于晋。老太祖祥公南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凹村避居。”以上二谱序述基本相同,大村坡谱序较为明确,祥公係胄帝次子永公之孙。胄帝讳备公是光武十三世孙,而光武帝讳秀公又是汉高祖讳邦公九世孙。因之,胄帝讳备公为卯金皇族二十二世祖,祥公即为二十五世祖。与五房贵祖公江津谱序之二所云一致:“中世祖沐公创之于前二十五世祖,恩公承之于后,然承传自祥公至于二十五世而己”,亦明确祥公係二十五世祖,而承汉种之真传也。
查阅《晋书》考证:咸和三年(328 年)五月乙未,历阳太守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峻以仓屋为宫,遣管商、张瑾、弘徽寇晋陵,韩晃寇义兴。四年(329 年)春正月,峻子硕攻台城(南京宫城),又焚太极东堂(皇宫正殿)、祕阁,皆尽。城中大饥,米斗万钱。是年,晨公卒于南京,享寿七十八岁,葬不详。长子讳玄公奔蜀,继嗣后主禅公之孙,袭安乐公爵位;次子讳祥公举家南逃到福建宁化县石壁洞葛藤凹村避居(查高德地图:葛籐凹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卯金皇族谱序记载无误),遂为卯金皇族入闽开基太高祖。祥公有才能,复出任广东梅州陞迪功曹左侍郎,掌考查记录功劳,举孝廉贤能之士贡于朝廷任用。永和二年(346 年)十一月辛未,安西将军桓温帅师伐蜀,三年春三月乙卯,桓温攻克成都,丁亥,李势降。是年,孙盛随军伐蜀,入成都见玄公。以上史实证明:二十五世祖讳祥公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 年),值苏峻作乱,举家逃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凹村籍居。
公元 2013—2017 年期间,余曾多次出差到福建武夷山、龙岩、永定、泰宁、将乐、华安、南靖等诸市县,参观数处简氏土楼、简氏宗祠、简氏古村厝,获悉上述市县简氏先祖简翁乃胄帝备公家将,其后世代为胄帝备公裔孙之金吾卫士。于东晋南京之乱期间,护卫胄帝曾孙祥公逃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再分支居闽西南诸市县。由此佐证:
二十五世祖讳祥公值东晋南京之乱,举家南迁入闽,卜居汀州宁化县,再分支居建州、龙岩、泉州、漳州等诸州县,又分支居广东、广西诸府邑。谨以存记。
3、灵山县平南刘氏代禾圹九世祖富华公腾抄大宾村祿坤公编修《刘福公族谱》拔贡卷谱序记为:
“第五房老太祖公讳巨海,乃广传公之子,中探花,官授云南盐运司,原配罗氏、方氏、简氏生下九子,住广东省南雄府珠玑巷沙井村。
分始兴县、南海县金利司大岸河村、三江司古溪、顺德、新会县居住。
第四公讳贵祖,举人,官授云南省镇沅府住平溪县副总统令,分香山县。原配邱氏。”
2003 年大宾村重修《刘福公族谱》记为:“巨海公乃广传公之第五子,官授云南转运使,由云南迁居广州府东莞县珠玑巷,妣罗氏、方氏、简氏生九子。第四子讳贵祖公,字汉源,官授云南镇沅府知府。
此后蒙古兵入侵中原,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族谱丢失。元初至明万历年间有三百年历史,在东莞传宗十余世无法稽考。刘福公系第五房巨海公生下第四子贵祖公之裔孙,于明万历初年(1573 年),自广州东莞县珠玑巷,遊学来灵山县,遂卜居石岗村”。
查阅《宋史》、《元史》地理志皆无云南镇沅府及平溪县。又查《辞源》:“镇沅,地名,宋为案板寨,明洪武置镇沅州,永乐中升为府,清为直隶厅”,亦无平溪县地名。《明史》地理志:“镇沅府,本镇沅州,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永乐四年四月升为府。西有波弄山,山下有盐井六,南有杉木江,源出者乐甸。领长官司一。北距布政司千五十里”。由此考证:在宋代应为云南案板寨军民府,屯驻军队,卫戍汉族居住区及其凿井采盐业,防御蛮夷侵犯。贵祖公应为武举,官授云南案板寨军民府副总管,从六品,掌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
查高德地图,滇池南玉溪市内有刘总旗村、宋官村二处、宋官庙等遗址,应为巨海公、贵祖公等滞留云南任职的宋官居住地。
查《宋史》职官志,巨海公应为官授云南都转运使,正六品,掌经度财赋,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盗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云南都转运司还管辖马驿站七十四处、水驿站四处。巨海公任职秩满,迁居广东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沙井村。至元二十五年,制书命刘巨海佥广东帅府事,即招其四子贵祖公回广东,率兵讨平贺州、循州等诸州郡贼乱。贵祖公应居住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沙井村,侍奉父母至孝,其先公大人卒葬后,举家南迁东莞县治莞城豪岗村珠玑巷籍居。
2021 年,灵山县石基村刘洋、刘积光等到东莞市征访,获悉贵祖公有四子,其中有二子留在云南当官,仅携二子回广东,其一分居香山县。查阅《宋史》、《元史》、《辞源》以及云南名胜古迹简介进行考证,确认刘正公字清卿,乃贵祖公之长子,《元史》有传。至元八年(1271 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质子令,边远行省掌军事及财赋实权的省臣,须送子或孙进京作人质。至元十四年(1277 年),巨海公为转任元朝云南都转运使,将年未满十五岁的刘正公送到户部作人质,并在户部当差。大德元年(1297 年),寻出为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副省长),大德七年秋,致仕归广州,在云南当官达七年之久。另一子留云南任何官职不详,据《刘福公族谱》拔贡卷记载:清乾隆年间“云南省城有总宗祠一座,首事 学政提督 刘有方、盐运司使 刘文爵同立。”说明云南仍有贵祖公后裔,应予以征访。
查阅明清通典职官志、《辞源》,历代官员之妻随夫官职封敕,通直郎以上封孺人,朝奉郎以上封安人,朝奉大夫以上封宜人。对官员母亲按其夫官品第封号:四品官员妻封郡太君,五品官员妻封县太君,五品以下官员妻封太君。諡(读至)号: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卒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的尊号。诰:是皇帝任命或封赠的圣旨,清制五品以上官员及王亲国戚可奏请皇帝诰封或诰赠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的封号,存者曰诰封,殁者曰诰赠,已经奏请皇帝诰封或诰赠而未获恩准者,曰待封或待赠,否则,将犯有欺君之罪。
4、灵山县石基村刘洋、刘积光收集两广刘氏族谱主要分为:广西及粤西卯金皇族谱(如信宜大村坡谱);深圳平湖彭城堂刘氏谱;粤东客家中山堂刘氏谱(如刘国翔谱)。卯金皇族谱对虞夏商周远古时代不溯源或慎溯源,仅以《史记》记载为准,太始祖帝尧,陶唐氏,其后有刘累。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豖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不派世序。卯金皇族始祖讳荣公,传说神仙引荣公入生龙穴,太上皇煓公妣生邦公,破秦灭楚,取得天下,西汉传十三帝,东汉传十二帝,蜀汉传二帝,将备公、褝公编在两汉皇帝本纪,为汉祚正统。祥公入闽,历二十八世至开七公入粵,广传公一脉开十四大房。
自西晋至宋传宗也不派世序,分别以“列祖皇帝开列于后”、“列祖官职开列于后”等方式简介列祖列宗。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至万历十年(1582 年),广东巨寇曾一本、梁本豪等结倭为助,焚掠广东沿海诸府县,卯金皇族迁居广西及粤西避难,始以迁入府邑开基祖派世序修谱,在元明时期皆有十余世祖失传。由于年湮代远,列祖列宗真实情况难以考证,卯金皇族谱修编方法应予以肯定。而中山堂刘氏谱对虞夏商周远古时代溯源派世序,太始祖帝尧,其第九子源明公分封刘国,为刘氏始祖,并以源明公派世序。至汉孝景帝以后分中山靖王胜支属,将备公返祖,编在中山靖王胜支世系。中山堂刘氏谱溯源派世序史书无記载,无据稽考。此外,备公继嗣汉祚正统,即后汉胄帝,将其返祖为中山靖王胜支属,违反同宗继嗣不得返祖的规定。
现按《刘福公族谱》将卯金皇族世祖派序如下:
5、查阅《宋史》《元史》考证补记:
查阅《宋史》记载:滇,云南别称也,在汉为益州郡,今宋姚州善阐(即今昆明)之地是也。北宋庆历初(1041—1048 年),诏复建姚州,以乌蛮王子得蓋为刺使,铸印赐之。隶属泸州路沪川军节度(部署、节制调度军事;节度使掌总军旅,统管一路或数州军事民政,用人理财,皆得自立),置绥远砦(军事营壘),领羁縻州十八:纳州、薛州、晏州、巩州、奉州、悦州、思峩州、长宁州、龙州、清州、浙州、定州(即今云南武定县)、宋州(即今云南华宁县)、顺州(即今云南凤庆县)、蓝州、溱州、高州、姚州(即今昆明)。宋在滇东北诸羁縻州屯驻义军(乡兵),置屯田军民府,鈐轄诸羁縻州义军,收屯寨堡,卫戍汉人聚居区,防御蛮夷侵扰。由此可考证:贵祖公在南宋官任云南平溪屯田军民府(治所即今玉溪市刘总旗村)副总镇令(即副指挥使),族谱记载无误。
北宋政和五年(1115 年),广州观察使王璘奏,南诏大理国慕义怀徕,愿为臣妾,欲听其入贡。诏璘置局于宾州,凡有奏请,皆候进止。六年(1116 年),大理国遣进奉使李紫琮、副使李伯祥来,诏璘与广东转运副使徐惕偕诣阙。七年(1117 年)二月至京师,贡马三百八十匹以及麝香、牛黄、细毡、碧玕山诸物。制(皇帝任命圣旨)以其王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表明大理国己归附宋朝,隶属广南西路邕州建武军节度,领羁縻滇南三十七州:勘州、归乐州、莪州、伦州、万德州、蕃州、昆明州、婪凤州、候唐州、归恩州、功饶州、归诚州、阿吉州、那寡州、上林州、西平州、禄州、石西州、广源州、勒州、西农州、温弄州、罗阳州、陀陵州、永康州、武黎州、谭州、渡州、七源州、安平州、鹣州、濛州、弥州、靖州、保州、古依州、那曲州。宋在上述诸羁縻州置团练使、副团练使,鈐轄诸州乡兵(义军),并收墩堡,令(汉)民自守,防御蛮夷侵扰。
查阅《元史》记载:岁壬子(1252 年,南宋淳祐十二年),夏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奉命帅师征云南。岁癸丑(1253 年,南宋宝祐元年),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栰以渡。十一月,丁酉,师至白蛮打郭寨,其主将出降。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蛮送款。十二月丙辰,军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国事皆决于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众遁去,命大将也古及拔突儿追之。帝既入大理,南出龙首城,次赵脸(赵州)。
癸亥,获高祥,斩于姚州。留大将兀良合带戍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同安辑大理,遂班师。至元四年(1267 年,南宋咸淳三年)九月,遣云南王忽哥赤镇大理、善阐、茶罕章、金齿等处,招抚谕吏民降附。至元八年(1271 年,南宋咸淳七年)八月,云南东川统兵司引兵攻宋铜鈸寨,守寨总管李庆等降。至元九年,滇东北会川路、德昌路以及沪川军节度十八羁縻州相继降元。至元十年(1273 年,南宋咸淳九年)闰四月,立云南行中书省于昆明,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至元十二年(1275 年)二月,宋福州团练使、知特摩道事农士贵,率知那寡州农天或、知阿吉州农昌成、知上林州农道贤,以滇南三十有七羁縻州、户十万,诣云南行中书省请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