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粤东客家刘氏族谱刍议[二]

族谱是一个族群的历史记录,它记录了族群的源流和繁衍历史,也记录了历代先祖的血缘关系和昭穆伦理纲常。由于粤东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的大同小异,对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存疑、证伪,不知牵动了多少有志于族谱研究者,花费了多少心血进行考研取证,但是大都忽略了修改族谱的世系表,必然牵动血缘关系和昭穆伦理纲常。

在漫长的考研中,在证实和证伪的辨论中隐隐约约形成了一股疑古派。疑古派对世系表的大同小异总是感到有必要进行修正,为此对世系表中多处提出存疑和考证,并进行删、改,以期编出统一的、标准的世系表。自清朝以来,为了一统粤东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期望把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编得更充实、更完整、更统一、更真实,对粤东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从存疑释疑到修改的呼声和实施修改从没间断。

从所能参阅的资料和网上讨论中,焦点均集中在传录最广泛、各地裔孙最多采用的、以开七公排第 146 世的刘墉前辈所编的族谱,[请原谅下面均简称‘刘墉谱’]本文对此谱是谁所编不作考究,而对考研者对此谱提出疑问、进行修订并修订后立即实施录谱的做法存疑。对刘墉谱的修订,现在提出一些看法,供考研者参巧。

一、刘墉谱世系表中受争议的先祖:
此谱世系表备受关注和存疑的有以下几处:
1/第 86 世祖宪公生子忠 舒 衎,考证者考证得第 92 世祖雄公与舒公是兄弟,既然舒公、雄公是兄弟,便删去中间的舒、谊、必、不疑、惠公共五
代世祖;
2/第 89 世祖必公生子显达、不疑,删去显达公一代。
3/第 98 世祖文琥公生子俊、杰、麟,其麟公与第 102 世祖麒公是同名世祖,便删去中间的俊、熹、重辉公三代世祖;
4/第 107 世祖坤仁公生子照[大宇]杰、丹、遐、法,第 112 世祖丹公[名献 字子圭 又字漳]同样是坤仁公之子,便删去中间的大宇、冰、显、新贤公共四代世祖;
5/第 137 世祖富山公生子国泰 福高、春田,又发现福高公、宗臣公是错接,便删去其中的福高、屏山、瓒、源远、诏公共五代世祖;但有的建议保留源远、诏公二代世祖,仅删去福高公等三代世祖等。

考研者删改的建议和观点、考证的出发点和证据,让人不容易理解和信服,根据考研者提出要删改的理由,现在我们试来讨论一下:

二、备公应排在第几世祖?
先谈谈删舒、谊、必、不疑、惠公五代:考研者要删这五代先祖的原因是:为了符合备公是汉献帝真正的‘皇叔’,以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令宗正卿宣读宗族世谱为依据,以宗族世谱确认备公是汉献帝的皇叔,[请注意宗正卿宣读的宗族世谱与刘墉谱有关部分世系表恰恰相同]但考研者只承认以宗谱确认备公是汉献帝的皇叔,却不承认确定备公是汉献帝的皇叔的宗谱世系表,要把确认备公是汉献帝的皇叔的世系表中的舒、谊、必、不疑、惠公五位先祖从世系表中删掉,留下 12 代,另以他谱即发公至汉献帝共 13 代的世系表为准,这样汉献帝就恰如其份称备公为皇叔了。这里要请教:考研者以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的举证的可信度是多少且不谈,只问为什么只承认自已举证的证据的一半,不承认自已举证的同一证据的另一半,且还要删掉自已所举之证据有关内容,请问如此举的证是实证还是虚证?如此的举证是不是自已还怀疑自已的举证,此证据经得起质证吗?

考研者还从父子两代的平均岁距计算一番,从胜公生于公元前 154 年至备公生于公元 162 年,其中相距 316 年,若按 17 代计,父子两代的平均岁距是 18 岁,若按 12 代计,父子两代的平均岁距是 26 岁,这 26 岁才基本合乎考研者提出的人的‘生育规律’。这个父子两代的平均岁距确认的‘生育规律’,是不是不管在什么历史朝代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现在来看一看汉朝有关人口的资料:秦朝末年的战争和天灾,全国人口从三千万降到一千三百万,人口仅存百分之四十六。古时人是战争和发展生产的决定因素,战争是人海战争,农业生产也是手工人力生产,真正是有了人,才能‘人定胜天’.由于战争对生产造成的严重破坏,汉初的社会经济呈现一派凋敝景象。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邦公及继任者很注意抓人口政策,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鼓励寡妇再嫁也是为了增加人口而采取的措施,女孩到一定年龄不出嫁,已经寡妇不出嫁都是违法的。鼓励早婚快生多生,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即免二年徭役。颁布政策鼓励早婚,早婚由王室带头再在民间兴起。像汉桓帝十六岁结婚,汉灵帝十五岁结婚。汉昭帝八岁结婚,他娶的皇后六岁。汉惠帝六年(公元前 189 年) 颁布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人头税,每人出一算,每算 120 钱。意即 15 以上至 30 岁的女子如果不嫁则要处罚 600钱。邦公及继任者的人口政策促使全国人口大增,刘氏王室裔孙到公元 5 年,巳有宗室十万余人[男丁],206 年时间宗室人口增长至少 2000 倍,平均年增长率在百分之三十八,而同期全国人口增长仅 34 倍,平均年增长率在百分之七。到蜀汉三国之时,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荣号公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

再说秦汉时期人的平均寿命 20 岁,结合汉朝的婚育状况,用现代人的‘生育规律’、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套到汉朝,符合汉朝的历史现实吗?十多岁结婚要到二十多岁才生男孩子,有这样的早婚晚育技术吗?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比当时人的平均寿命还大,有这样的历史事实吗?刘氏王室二百年间人口增至十万[男丁],人口至少增长二千倍,五百年间,从荣号公一人增至裔孙百万人,其间父子二代岁距可能只有人口学家或历史学家才能计算出来。

舒、谊、必、不疑、惠公是不是粤东客家刘氏的先祖?为什么在‘刘墉谱’要删掉,而把开七公排在 135 世的兴宁谱可以排在 87、88、89、91、92世祖的位子上?要知道一个名字是代表一个人、一位先祖,同是粤东客家刘氏的裔孙,可以在此谱说他不是自己的先祖,在那谱又必恭必敬承认他是自己的先祖,对同是自己的先祖,二种场合二个态度,是不是把先祖当猴耍了?

近期网上有一个新闻信息:‘高明县明城镇世唐美村有一巨幅世系图,上面的记载极为精细,从尧帝到世塘美村开村始祖一共 140 世,世系流传十分明晰,其中第 94 世是备公,其开村始祖刘桂杰则是备公次子永公的后代’。‘据介绍这幅世系图是从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得来的,该村刘氏先祖一开始从北方迁至江西,后迁入南雄珠玑巷,继而迁至高要、三水,最后来到高明,南宋祥兴二年(1279 年),从高要县大坑迁来,开村至今已有 24 代。’如果某位宗亲能见到这巨幅世系图,请考研一番,此世系图仅录始祖尧帝至宋朝该村开基始祖刘桂杰共 140 世,此图若是宋代留下的世系图,那可是刘氏最古老的族谱世系表,是刘氏族谱的珍品,值得注意的是其图也把备公列在 94 世,至宋朝皆支系也传了 140 世。

清光绪 12 年巨海公裔孙依照江西状元、刘绎受朝庭圣旨编写的刘氏族谱谱式,编写本宗支族谱,据刘汉宗长提供的资料推算,备公是排在 95 世。连外姓的沈伯俊先生细加排比梳理,汉献帝要比备公大了整整五辈,难道‘刘墉谱’的录谱者是凭空臆造,录谱没‘谱’不靠‘谱’了吗?

三、同名的先祖该不该删?
大宇公的兄弟叫丹,隔了五代玄侄孙又因同高叔祖同名,以此为由把中间的四代先祖芳名删掉,仅凭一个‘丹’字相同便删掉了四位先祖,这样的考证算作‘经多方考究’吗?在[千一郎公墓探源]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广传公传下第六房巨浪公长子名高千公,又号千一郎,其玄孙又安名千一郎,能把中间的五代先祖删掉吗?在揭西县居住的广传公之子巨浪公、巨涟公的裔孙中,同生在明朝初年,上下相距四代均安名千一郎,能删掉那一位千一郎公?更特殊的是:两位千一郎公所娶妻同样姓杨,卒葬地相同[五经富镇九龙山下],所葬之墓喝形图相同[金龟出山形],墓所立分金坐向相同[癸山丁向],且至今仅有一墓,两脉裔孙长期共祭拜。此例说明对先祖名字相同,不作生卒葬实况考察,不作历史时段、宗脉支系考研,缺乏实证、质证草率删改,可能铸成大错。

麒与麟公是一人两个名字,显达与不疑公不是兄弟,是如何考研得出的结果?是有典籍记载或是有墓碑刻等实证?若总是以此谱证彼谱,这里要提出一个考研族谱的标准问题:同是录于清朝以后的族谱,以那一本粤东客家刘氏族谱为‘标准’?标准是什么时候、由什么宗族机构所订?如果认定刘氏某一支系的族谱为标准,以此‘标准’来评价与其不同的族谱世系表,请问刘氏某支系的族谱是元朝或以前编写的刘氏族谱吗?其族谱对元朝以前各代先祖及上溯至刘氏始祖是如何考证后而确认百分百正确而录入世系表的?如果同是明、清朝以来所录之谱,他们对上溯千年各代先祖及世系表是如何考订准确无误而修订的,能提供让人信服的历史资料吗?查粤东客家刘氏那一版本族谱都不敢理直气壮说,本谱宋朝以上各代世系表是按沐公或月清公的原本照录的。

既然不是按本脉先祖沐公、月清公最原始谱本照录,谁敢拍胸膛说最正确?可以去查一查,那一本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序言,行文遣字都是直抒本脉宗源和迁移轨迹,谁都不敢说本谱是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范本。

四、福建居住时段究竟本脉有多少代先祖?
粤东客家刘氏先祖居住福建时段中,‘刘墉谱’录谱者把福高公、文平公、瓒公祖孙三人与福建五忠之一刘韐[ 字仲偃 谥忠显] 、其子名子翚[字彦冲 号屏山 又号病翁 谥文靖]、其孙刘玶[字平父,自号七者翁]祖孙三人名字混在一起录入谱中,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混’字?查正史典籍与族谱中的记载发现了:
1/在正史典籍中记载的真实名字中,刘韐公原名没有福高,子翚公没有文平,刘玶公没有刘瓒这样的别名或曾用名,
2/刘韐公之妣李氏,继妣吕氏。福高公之妣张氏。刘韐公生于 1067 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进士,卒于 1127 年。福高公于宋高宗建炎丁未岁[1127
年]进士出身,[但应继续找正史证实]。
3/子翚公无子,以其兄之子刘玶为继。文平公生五子,
4/刘玶公之妣范氏。瓒公之妣廖氏,录谱者可能是有意拨高先祖的知名度,是把别人的光环套到自己先祖的头上吧了。为了还原历史,把这些光环从先祖的头上摘下来就成了,但为什么一定要连芳名一起删去?曾拜读过载有刘梦村前辈于宋嘉熙元年[1235 年]、刘文参前辈于明嘉庆十三年[1534 年]序言的族谱[手抄本],其谱中均无提及福高公是刘韐、文平公是子翚,瓒公是刘玶,还有由梅县福群印务公司代印的[揭阳河婆刘氏族谱][复印本]引述平县刘士祯、兴宁刀潭村刘禹寿合编族谱,也同样在福高公、文平公、瓒公三代先祖中没有给他们戴‘高帽’,此三种谱式本人在五华县赤岭、揭西县龙潭见过清末民初的手抄本和近期的复印本,真伪未作研究,不清楚他们原来录谱就是这样还是他们发现错误后这样纠正了。再说现在的‘学术造假’,打假勇士方某某揭发唐某某‘文凭’有假,最多是唐某某头上的光环少了点,但唐某某照样是唐某某,照样上班任职工作,也不可能开除他的‘地球籍’。

再说宗臣公:宗臣公是无辜的,因为同名而受牵连。江西某地始祖宗臣公,字正朝,号石波,唐德宗[780-805 年]时人,他的上溯五代是荆、法、籀、於、汾,他的下延五代是子先、建珍、景庆、宣教、八府;又有谱载:江西宁都的宗臣公,讳韶,号石坡,虔州判官,复诏入朝,剌号宗臣,本脉‘刘墉谱’载:宗臣公,字世茂,号石波,生于宋高宗绍兴 29 年[1159 年]已卯岁,官授虔州判官。这里所举三个宗臣公的字或号或讳有相同或不相同,官职有相同有不相同,出生年或为官时期不相同,如此能不能证明这三个名字为‘宗臣’的就是一个人?如果说是‘错接谱系’,为什么以宗臣公为中点,上溯下延均不接他系,仅接宗臣一代?如果是为宗臣公戴上‘官帽’,那是当时录谱者的‘恶饰’,而不应该把宗臣公及上溯下延的先祖随意删去。用电脑搜索某地某刘氏支系族谱,共六万左右的裔孙中发现叔伯兄弟同叫‘诚笃’、‘敦睦’的有二人,名叫‘诚烈’的侄孙与叔祖或同堂兄弟的共五人,叫‘永和’的同名者有 9 人,讳‘勤俭’公的有七人,‘谨笃’公有二人,下传第五、六代中裔孙平辈同名的比比皆是,所举之例中的先祖均是出生于 1949 年之前的,有的先祖作古多年,传下裔孙成百成千。何况千年之前名字为‘宗臣’的同名者,从他们出生时间、地区、所处历史时段等方面具体详细考证,有百分百证据证明是因‘错接他系’而必须删去吗?

但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考研者、专家们抓到话柄了:错接谱系,以讹传讹。
刘韐、宗臣均不是本脉的先祖,全删。由此又产生了:有的考研者要删三代、有的要删五代。因为考研者又祭出了‘父子二代平均岁距’的‘尚方宝剑’,那就顺着考研者思路来讨论一下本脉先祖究竟在福建繁衍了多少代和宋朝的婚育制度吧。

本脉先祖从祥公到广传公在福建‘居住’共 21 代,‘繁衍’的代数可能小于 19 代,因为有的族谱记载“祥公携眷南迁”,有的记载“天锡公奉父南迁”,请问祥公携眷是否包括子天锡公或孙沐公?若天锡公既是唐懿宗年间[861-874 年]的进士[此还未找到正史支持],他奉父南迁也可能有子沐公或孙龙图公,你说本脉先祖究竟在福建出生的有多少代?既然繁衍多少代都不能确定,若用 19 这个数作除数来求得父子二代平均岁距就不太可信,再说用现代人生育规律,求得父子二代平均岁距来检测世系表的宋朝本脉的先祖代数,全然不考虑先祖所处宋朝历史时段的婚育制度,有多少可信度?

又来说一说宋代的婚育制度:法律条文只规定最低婚龄是:女 13 岁,男15 岁。宋代学者在法律规定的最低婚龄和经典著作倾向的较高婚龄之间提出了折中点,司马光和朱熹建议: 女 14—20 岁,男 16—30 岁结婚。事实上朱熹将长子的婚礼推迟了一年,因为姑娘只有 13 岁。把女子的婚期推迟到 20岁以上,惟一合法的理由是为父母或祖父母服丧。无论男女,一旦很晚才结婚,都会被视为不幸。当然因为宋朝人热衷于科举制度选人材,一些男子因赴考功名而晚婚或变成‘剩男’,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影响社会的早婚早育风气。

宋朝的科学技术,同样不可能做到早婚晚育,用现代人的生育规律,求得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与宋朝的婚育制度现实相符吗?
考研者如果对以上所分析全然不顾,还是我行我素,删减代数再转接他系,造成血缘、昭穆、伦理纲常的结果乱象是怎样呢?请看:
富山公:生子国泰 福高 春田
1.富山_春田_贵盛-龙公 [原兴宁谱序]
2.富山_福高-子翚-瓒-源远-诏-宗臣-贵盛-龙公 [原刘墉谱序]
3.富山-春田-宗臣-贵盛-龙公[改动后]
4.富山-春田-源远-诏-宗臣-贵盛-龙公[改动后]宗臣公与春田公的关系,若删五代,由从侄孙与高曾叔祖关系,突然变成父子关系,若删三代,源远公与春田公的关系由曾侄孙与高叔祖父的关系,变成父子关系,春田公在天之灵可能都感困惑:究竟那个才是我的真正儿子呀?源远公或宗臣公也会反问那个才是我的亲生父亲呀?血缘亲情、左昭右穆、伦理纲常全变,源远公、宗臣公是无辜的,给人胡弄个父子关系来。因为编谱者能拿出百分百准确的证据,证实春田公是源远公或宗臣公的父亲吗?对已越上古的血缘关系真能如此容易辩断清楚吗?说句不中听的话:千年以后的裔孙,现在为先祖们安排他们的‘父子关系’了?但考研者象某单位的领导班子开会,研究精简机构确定下岗人员一样,有的提出要下三人,有的提出要下五人,而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由此又多了二种世系表,由一种世系表便变成粤东客家刘氏三种大同小异世系表。

开七公排在第 146 世的‘刘墉谱’是粤东客家刘氏裔孙采用最广泛、录谱时间也较长,已深深得到广大裔孙认可的世系表。但考研专家左挑右削,皆世系表已‘体无完肤’,说句刻薄的话:考研专家是在‘削足适履’,是在通过对皆谱的删减、转接达到考研者心中希望的符合现代人的‘生育规律’世系表。

作为族谱的学术考究,当然应有独立的见解,但切莫走上‘拼接族系’,为先祖安排‘户口’的路,对于上祖已有的族谱,尤是得到广大裔孙认可的族谱,就应该给于尊重和保护,并使其继续传承下去,俗话说‘约定成俗’,不应该随意改动随意取舍。血缘亲情是族谱的一根红线,改动应慎之。

网上发表此文、广东省第三届汉文化研讨会论文选辑署名:
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文

《溯源拾贝》

赞(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粤东客家刘氏族谱刍议[二]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