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试释唐代刘氏宗臣公世系表

一、〈唐敕葬宗臣公太铁墓记碑文〉作者张元龟(谋士)留下好些悬念:
查资料,元龟解释之一是指谋士,龙骧将军是古代武职官名,起于吴、晋、南北朝,隋废唐无。在唐朝正议大夫是“正四品上”,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是“正三品”,大司农是度支尚书,掌贡赋和税租,是“正三品”,大学士唐宋时是皇帝的秘书之职,是正一品,判事是何职官?是“聆听诉讼而判决是非”,又谓“审理,裁决狱讼”,贞元十二载是 796 年,那一年宗臣公 60 岁,为什么一个在朝庭是“正四品上”高龄朝官,去地方政府当一个多少“品”的虔州判事?[后裔刘萍辑录]中说:后复回朝庭,官至大学士正一品,进入“文官之最高官阶”,在朝廷直接掌握“议论政事,应对顾问”之事。若真的是一品朝庭大官,为什么史、志还查不到其吏历?隋朝巳废龙骧将军官阶,唐朝那来龙骧将军?

二、祖源存疑
据刘佑平著的《中华姓氏通史.刘姓》载:福建五忠刘氏是唐代“刘氏七大房”中的《京兆武功刘氏》——宰相刘文静之后的《福建五忠刘氏》,尊唐朝末年的光州大都督刘楚为入闽始祖,世系表是:75 世祖邦公→76 恒公→77启公→78 中山靖王胜公→79 贞公→80 昂公→81 禄公→82 恋公→83 英公→84建公→85 哀华公→86 宪公→87 舒公→88 信公→89 贤公→90 显廷公→91 愿公→92 金公→93 成公→94 衍公→95 修仁公→96 谊(一作彝) 公→97 元明公→98颖公→99 义禧公→100 文静公→101 稚公→102 蕃公→103 君复公→104 庄公→105 昱公→106 璇公→107 荆公→108 德明公→109 籀公→110 致道公→111 于公→112 沼公→113 楚公→114 翱 翔 翘 翊 丰 豳→
上列世系表从邦公至致道公、於公,可以说完全与唐朝刘氏宗臣公的世系表相同。因而多处查得:刘文静(568—619 年),字肇仁,唐朝开国功臣。
於(于)公生子沼 汾 洙 汾公生子渊(宗武) 韶(宗臣) 瀣(宗文)
现在试计算文静公至宗臣公的两代平均代距:
《彭城刘氏六修族谱源流总序》、《瑞金市泽潭乡历任族巨波房》族谱记载文静公下传至宗臣公 13 代,文静公至宗臣公的代距是:(737-568)÷13=13(岁)
上列计算结果显示唐朝刘氏宗臣公生年存疑。
再说《福建五忠刘氏》的翱公,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 858 年 ),其弟翔公生于 862 年,是文静公下传 14 代,代距是:(858-568)÷14=20.7(岁),这个代距相信是成立的。於生子沼 汾 洙 沼→楚→翱(858 年生)汾→宗臣(737 年生) 858-737=121(年) 难道叔侄辈年龄相差这么大么?
非常凑巧,就在江西省弋阳,唐朝时有刘氏开基始祖汾公,生于 848 年,生十四子(但十四子没有宗臣)。同在唐朝,江西省有两位刘氏汾公都官至尚书。

三、攀附权贵成皇亲国戚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共有 18 位女儿(另有二女永乐公主、乐安公主漏记)共计:
1.灵仙公主(夭折) 2。真定公主(夭折) 3。永清公主(下嫁裴仿.4。齐国昭懿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升平公主,下嫁郭暧) 5。华阳公主(母贞懿皇后,大历七年出家做道士,号琼华真人,大历九年薨) 6。玉清公主(夭折) .7。嘉丰公主(下嫁高怡,薨于建中年间) 8。长林公主(下嫁沈明,薨于元和年间) 9。太和公主(夭折) 10。赵国庄懿公主(先封为武清公主,又封为嘉诚公主,下嫁田绪,薨于元和年间) 1 1 。玉虚公主(第六公主,夭折) 12。普宁公主(下嫁吴士广) 13。晋阳公主(下嫁裴液,薨于大和年间) 14。义清公主(下嫁柳杲) 15。寿昌公主(下嫁窦克良,薨于贞元年间) 16。新都公主(下嫁田华) 17。西平公主(夭折)18。章宁公主(夭折) 19。永乐公主(下嫁田华) 20。乐安公主(下嫁张请问唐朝刘氏宗臣公娶那位公主为妻?在那个封建王朝特定环境里,代宗生于 727 年,翁婿年龄相差仅 10 岁,请问那位权贵才能成为附马爷?再说 60岁附马爷、“四品上”朝官还“下放”去地方政府当不知多少“品”的“虔州判事”,实属罕见。

四、以唐朝刘氏宗臣公为始祖的世系表中传下的开七公、广传公上面列明《彭城刘氏六修族谱源流总序》(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公元 1832年)中说宗臣公经八代传至广传公。“相隔四十一年之久”后,大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岁(公元 1873 年)修的江西宁都安福《刘氏统修大成族谱》中说宗臣公至六府君五代,“六府君十六传至广传公生子十四”,宗臣公传至广传公由原来八代变成二十一代,该谱序写明该族谱有举人制谱及兴邑、永丰、瑞金、雩都、兴国等地广传公所生十四子的现实宗支领谱人。上面列出:3 /江西瑞金洋溪大成谱、4 /瑞金市泽潭乡历任族巨波房族谱、5 /瑞邑壬田寨土罗竹山下巨湶公房乾正公三子满海公位下世传谱、6 /宁都安福《刘氏大成族谱》载六府君十六传至广传公谱,均是以江西省宁都安福刘氏始祖宗臣公下传二十一代是广传公。
因此,有文强调:“族谱源流支派序和领谱人的地址及房族领谱人名均可以基本认定:刘宗臣公的裔孙—六府君十六传至广传公生子十四,确是江西宁都安福刘宗臣公直系血缘,一脉相承,并有支祖的后裔在该刘氏宗祠参与修谱和领谱为证……”。“由此,对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刘广传公是所谓宋代宗臣公的后裔一说就值得考证了。” 并且下了这样的结论:“广传公是唐代宗臣公的后裔,而不应该是所谓宋代的宗臣(春田)的世系源流!!”,现提出几个问题共同讨论:
1 /世系表中的宗臣公下传至广传公,从八代增加十三代后是二十一代,如此跳跃式增加代数和先祖,是如何查证而增录的?为什么没有详实世系表和搜集考证资料?
2/兴邑、永丰、瑞金、雩都、兴国等地广传公下传的宗支有多少?后裔有多少人?这些宗支和领谱人能不能代表所有广传公下传的宗支和后裔?
3 /开七公、广传公仅是作为传宗接代的一位普通先祖一笔带过,难道开七公、广传公在宗支历史中的节点和定位,真的如此平淡而无半点建树吗?
这样的世系表和结论,与客家入闽始祖祥公传下的开七公、广传公宗支族谱的世系表和对开七化、广传公的定论完全不同。因为客家刘氏入闽始祖祥公传下的开七公、广传公,是客家刘氏入粤始祖,八百多年传下一千多万裔孙,是刘氏最庞大的族群。开七公因公卒葬广东省兴宁岗背,其墓“鉎水封棺”,以防盗墓者开棺。1983 年参予并主持修墓者刘谷有宗长说道刨开地表草皮后,曾试用“铁锵”插进土里,听到碰撞铁器声,证明鉎(铁)水封棺是事实,黄太、龚太墓在开七公墓的左、右两边,墓很小被荆辣野草复盖未被废,故保持古墓原貌。再说青史留名的广传公,1235 年登进士第,其生平吏历二十五年后由同朝为官的汀州郡太守、宋末名流、比广传公晚一届进士出身的胡太初写入《临汀志》,此后正史、地方志的《永乐大典》、《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万姓统谱》、《四库全书》、《宁化县志》、《汀州府志》、《瑞金县志》、《宋登科纪考》、《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等均以一定篇幅文字记载广传公。无论哪一朝代、哪一个开七公、广传公传下的宗支族谱,都会重点介绍、记述开七公、广传公的生平、传略。
客家刘氏入闽始祖祥公传下的龙、虎、凤、凰公兄弟,开一、开二、开三、开四、开五、开六、开七、开八、开九公兄弟等组成庞大的客家刘氏族群,祖源清楚,世系传承清楚,迁徙节点清楚,在全国、全世界刘氏中所佔人数、地位是众所皆知,若是没有充分的历史史证,仅凭上面介绍的一个地区的族谱中一篇始祖墓志、二篇序言,没有公开详细的世系表,仅凭局部地区的现实宗支,一千多万的入闽始祖祥公传下的开七公、广传公裔孙,从正本清源角度能认同、接受宁都安福的唐朝刘氏宗臣公为本宗支的始祖吗?从敬祖崇宗的血缘上能接受如此编写的族谱世系表吗?
宗族历史考证是否应遵从“无证不立论,孤证不定论”的原则?就是如此的墓志、谱序、世系表,就对广传公的祖源下这样的结论,是否有点草率,或说早了?由此推断:在宋朝的闽西、赣南、粤东交界地区,刘氏是否有两位祖源不同的开七公、广传公?且两位广传公均生十四子又名字相同?

五、宋朝刘氏宗臣公疑似攀附唐朝刘氏宗臣公的集注内容
客家刘氏入闽始祖祥公传下宋朝宗臣公在族谱中的记录简述如下:
1/宋嘉熙元年(1237 年)进士刘梦材编《刘氏族谱》中录入:
十七世公讳宗臣号石坡,廼诏公之长子也享寿八十有二岁葬于宁化县福村水护塘仙人面喉穴五虎擒羊形坐东向西鉎水铁墓誌万年不朽 妣吴 郑氏与公合葬 生子长贵盛 次贵和 三贵美 四贵顺 五贵安 六贵乐 七贵昌 八贵隆黄帝纪年四千六百一十六岁次戊午(1918 年)清宣统己酉科拨贡生裔孙刘彭龄续编此谱至广传公十四子八十六孙。(此谱由湖北省刘昌汉宗长寻获)。
2/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南京吏部尚书刘文参拜撰《刘氏族谱》录入:
十七世祖宗臣公 妣吴 郑氏 号石坡 宋末间人,官授虔州判事 钦赐紫金光禄大夫 妻俱封奉政夫人 生下八子 长二三贵盛 贵和 贵美 第四五六名贵顺 贵安 贵乐 第七八名贵昌 贵隆 寿年八十二岁而终 夫妇三位合葬宁化县福村水护塘仙人面喉穴 五虎擒羊形 坐东向西 以鉎水铁墓誌原板族谱绘有像图(抄自清光绪四年戊寅岁(1878 年)广东省揭西县刘兹拾拜录手抄本)
3//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武英 统升谱:
一四三世祖 讳宗臣公,字世茂,号石波。妣吴氏、郑氏。共生八子:贵盛、贵和、贵美、贵顺、贵安、贵乐、贵昌、贵隆。宗臣公是诏公长子。据传说宋绍定辛夘年曽官授虔州判事,咸淳六年初敕赐金光禄大夫,寿八十二岁封奉政大夫。宋嘉太元年辛酉岁正月廿八日生,宋景炎四年丙子岁四月初五巳时卒。祖妣合葬宁化县福村木芙塘仙人面咽喉穴五虎擒羊形,坐东向西,铁墓志绘图。(贵州刘金琪宗长提供)
4/明万历二年(1574 年)刘连城谱、1997 年广东省兴宁谱录入:
132 祖 春田公 名宗臣,字世茂,号石坡,妣吴氏、郑氏,生八子:贵盛、贵和、贵美、贵顺、贵安、贵乐、贵昌、贵隆 公宋高宗时,官虔州判官,钦赐紫光禄大夫,宋高宗绍兴 29 年巳卯 1159 年生,宋理宗嘉熙 4 年庚子 1240年卒,寿八十二岁。公与妣合葬江西宁都北门外福村水护塘仙人面咽喉穴五虎擒羊形。
5/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 1783 年)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录入:
143 世祖 宗臣公 字世茂 号石坡,妣吴氏、郑氏,共生八子。此祖系诏公之长子,宋宁宗间(公元 1195-1224 年)官授虔州判事,敕赐金紫光禄大夫,宋高宗绍兴 29 年巳卯 1159 年生,宋理宗嘉熙 4 年庚子岁 1240 年卒,寿八十二岁而终。公妣合葬江西省宁都县北门外福村水护塘仙人面咽侯穴五虎擒羊形。生八子:三县令,五府道,将其原名列之:贵盛 贵和 贵美 贵顺 贵安 贵乐 贵昌 贵隆
6/清道光十五年(1835 年)状元刘绎为汀州《刘氏家庙.敦睦堂》编族谱录入:
百四六代 宗臣字世茂号石坡妣吴郑氏 公生于宋嘉太元年辛酉正月廿八日子时没于景炎丙子年四月初五巳时宋绍定辛卯年官授虔州判事咸淳六年勅赐紫金光禄大夫寿八十二封奉政夫人均葬宁化县福村水护塘仙人面咽喉穴五虎擒羊形坐东向西铸冰铁墓誌绘图生子八三县令五府道查刘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皆系八公之后裔 长贵盛 次贵美 三贵和 四贵顺 五贵安 六贵乐 七贵昌 八贵隆 (刘昌汉宗长提供)
7/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开七公二十一世孙、举人、花翎道衔后补知府展程号荐秋集注汇编重修刘氏族谱录入:
143 世祖 宗臣公字世茂号石坡妣吴、郑氏。此祖系爚公之长子,宋宁宗间官授虔州判事,敕赐紫金光禄大夫,年八十二岁而终,祖妣合葬宁化县福村水护塘五虎擒羊形。生八子,三县令五府道,虽有谥号不如将其原名列之:长名贵盛二名贵和三名贵美四名贵顺五名贵安六名贵乐七名贵昌八名贵隆,子孙昌盛分居各省难于悉记。
上列是客家刘氏以开七公、广传公为入粤始祖众多宗支自宋至清朝各时代的主要代表谱式记述的宗臣公。客家刘氏众多宗支族谱中,巳知宗臣公传下的贵盛公下传龙公、开七公、广传公宗支,贵隆公下传的宗支在湖南省平江、临澧、江西省南康,贵昌公下传的宗支在北京、江北省枣强、山东省章丘,贵顺公下传的宗支在福建省上杭,八兄弟之娶妻生子任职,传下现实宗支这里节录。
唐、宋两位刘氏宗臣公在各自族谱的录入中,有名、字、号、任职虔州判事相同、享寿岁数相同,卒葬地有的记载相同,但多数的记载不同,卒葬铁水封棺相同但安葬立向不同,因此,宋朝刘氏宗臣公在族谱记载中有疑似攀附的迹象。但最重要的不同是两位刘氏宗臣公祖源不同,所处唐、宋朝代不同,娶妻、生子名讳不同,因而唐、宋两位刘氏宗臣公绝对不是同一位宗臣公,只是录谱者疑似有不实的攀附行为。而唐、宋两位刘氏宗臣公均是虔州判事,官太小,查《江西通志》等史志,一无所获,但刘氏先祖同名者因官职录入《江西通志》甚多,如江西观察使、洪州剌史刘秉仁(875-879 年间任),镇江剌史刘秉仁(879 年任),贞威将军刘仁瞻(847-859 年间任)、袁州剌史刘仁瞻(937年任),江州剌史刘述(1069 年任)、江西提点刑狱刘述(1010-1063 年间任),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使刘应龙(1260-1264 年间任)、赣州兼江西兵马钤刘应龙(1275 年任),这些任不同职务的同名刘氏先祖是不是同一人?就在唐朝江西省也有两位汾公,且均任职尚书,难道刘氏唐、宋朝不可能有同名的两位宗臣公?
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天灾或战乱而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客家人的历史是艰难的逃难史,也是迁徙的血泪史。客家刘氏一致认定祥公为客家刘氏入闽始祖,是中山靖王胜公和三国蜀主备公传下永公之后裔。祥公传下入粤始祖开七公生子广传公,广传公生十四子,经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后裔己达千万之众。先祖虽经千年的流离与失落,动荡与变迁,但认祖寻根,编修族谱,世代承袭,从未敢断。自沐公于天福二年丁酉岁(937 年)首修客家刘氏族谱起,月清公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刘梦材于宋嘉熙元年(1237 年)、刘文参、刘珩璐、刘统升、刘武英、刘连城均于明朝年间增修族谱,清朝刘墉、刘云仙、刘绎、刘展程均增修或集注族谱,而至近代增修、集注族谱数不胜数。祥公之子天成公宗支的黄历《刘氏族谱》,首修于宋绍兴三十年(1160 年),至 2000年重修七次,小陶团结《刘氏族谱》,始修于宋至和元年(1054 年),至光绪年间先后修了六次,1943 年、1996 年又重修。大田县聚贤里下溪口《刘氏宗谱》世系表,明确自源明公下延至祥公为 125 世。且所有的客家刘氏族谱在溯源寻根时,都非常一致确认先祖迁移轨迹:始于陶唐、显于三代、著于春秋、盛于汉室、派衍中山、望著涿郡、积庆洛阳、蜚声闽峤。
网上说:“现存江西宁都安福的《唐敕金紫光禄大夫刘公宗臣之墓》刘氏铁墓记石碑,则证明宗臣公为唐朝德宗期间的人,宗臣公是 87 世舒公之次子信(諠)公传下的刘氏第 113 世孙也,绝对不是祥公(78 世舒公之长子谊公派下)传下 15 世宗臣公(刘墉谱)或 12 世宗臣公(兴宁谱)。这是客家刘氏中代世系编撰的错误,请客家刘氏后裔编辑族谱世系时注意,再不能将唐朝的宗臣公编入中代祖系了。”在祖源未厘清、血缘传承未确定、宗支历史资料还不充分时,就果断下结论是有或无两位刘氏先祖宗臣公,望三思。因此,建议还是等一等,让充分的历史证据说话。
客家人在漫长的族谱编写过程中,受各种条件限制,难免出现错接祖源和攀附权贵的错误,当事后诸葛亮容易,苛求前人也容易,对宗支历史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却难上难。我们在拜读、研究、评价古谱时,必须把古谱放在古时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下去评价古谱的功过与是非,更不能因古谱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而全面否定、抹杀前人编写族谱的历史功绩。2010 年《汉家刘氏网》载刘爱民宗长的《关于宗臣公之调查讨论》、刘爱民、刘步梯宗长的《宗臣公在客家刘氏中代世系的探讨》和《客家刘氏宗臣公派系之世系综述》,此后,并没有引起讨论,更没有结论。坚信每个宗支都有其形成的时间、地点、节点,还有繁衍、发展、分支、演变、迁徙的历史。至于唐、宋朝刘氏是不是有两位宗臣公而仅有一位龙公、开七公、广传公?还是宗支实际与其相反,是一位宗臣公而下传有两位龙公、开七公、广传公?还是真有两位宗臣公下传两位龙公、开七公、广传公?还是一位宗臣公传下一位龙公、开七公、广传公?待继续考证。只要我们坚持研修族谱是利于促进宗族团结,宗亲和谐,一定能正本清源,有利于宗族繁荣发展。

《溯源拾贝》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试释唐代刘氏宗臣公世系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