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汉前世系表考述

刘氏汉前世系表考述
祁刘氏自尧帝始至汉高祖邦公为汉前世系,是尧帝十个儿子那个儿子下传至邦公,二千多年究竟传了多少代,自宋朝至今就有众多的世系表面世,现选录部份世系表如下:

刘氏汉前世系表

一、 上列各谱说明:
1/聚馆谱:天津大道口敦睦堂聚馆刘氏家族远古世系表
2/汉皇谱:即《汉皇刘氏宗谱》,刘达观 刘泽林编修.2018 年出版
3/清丰谱:河南清丰刘氏家族上古世系表
4/彭城谱:《彭城堂总谱》,刘雄辉主编.2007 年
5/刘墉谱: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1783 年)刘墉编,清道光十五年(1 8 35年)刘绎编《南京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展程谱、2002 年兴宁谱,自始祖源明公至邦公均相同。
6/统升谱: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武英、统升编,明万历二年(1574 年)连城编谱,自源明公至邦公与武英、统升谱均相同。
7/翰堂谱:刘绳良根据刘恒心《汉祖流史·翰堂刘氏世系总表》、刘佑平《刘邦故乡流传的远古世系》、《江西泰和地区流传的刘姓远古世系》,《中华姓氏通史·刘姓》、刘爱民《重订的客家刘氏从源明公至龙公的世系》,刘世高《纂辑重修刘氏族谱古代世系(简表)》,江西龙港《刘氏大成谱》等整理。
8/彭城谱:彭城谱是录自网上《刘氏彭城天禄堂远古世系》,尧帝生十子:丹朱 淇 洪 源 洋 潜 澜 渚 浑等九子,由九子浑传下。
须说明的是发现有的世系表自源明(监明)、永河(刘式)不同外,至邦公均相同。《刘墉谱》、《瀚堂谱》为最多宗支编谱应用世系表。

二、从祁至刘的姓氏历史衍变
先说姓氏:“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在先秦时代,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氏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氏,氏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为同姓各部落的名称,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不同支系。因此,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的符号标志。
祁刘氏汉前世系,即从尧帝至邦公共二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文献纪录少,还原刘氏真实衍变很难。尧帝 15 岁被推选为本部落的酋长,并被当时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父亲帝喾封为唐侯,因而他和他的氏族被称为祁姓“陶唐氏”,而后改为祁姓刘氏、御龙氏、豕韦氏、唐氏、杜氏(唐杜氏)、士氏、隋(随)氏,至秦朝姓氏合并恢复刘姓,其中二千多年历史节点时间,简略述之:
刘氏:陶唐氏帝尧之子受封于刘地,为祁姓刘氏,是祁姓的分支。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 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载:“帝尧陶唐之后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通志。氏族略》载:“刘氏有五,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大词典》对刘字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中华姓氏通史.刘姓》说:“刘姓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
御龙氏:《史记。十二本记》: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後。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夏孔甲朝在公元前 1706 至公元前1676 年,共三十一年。
豕韦氏:一般都认为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古韦城遗址,即夏、商朝时豕韦国所在地。累公取得御龙氏并得到孔甲所赐豕韦之地为食邑。但因雌龙死之变,累公外逃,豕韦这个食邑之地也被收回,累公后裔只好随累公外逃至鲁县安居,至夏来商兴,商汤王(公元前 1600 至公元前 1590 年,汤王在位十一年)灭了大彭豕韦之后,又将累公后裔的这支刘氏族重新封到豕韦故地,并让他们继承豕韦氏的称号。但在商汤王建国之后,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又允许彭姓的豕韦复国,并封豕韦为伯爵。这时累公的后裔,只好再次被取消豕韦称号。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兴”(公元前 1250 年至公元前 1192 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再次消灭了彭姓豕韦国,又复封累公后裔的刘氏族人为豕韦氏。从此累公后裔的刘氏族人便以邑为氏,由刘氏改为豕韦氏。正如《左传》杜预注云:
“夏后,孔甲也;更代也。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累迁鲁县,豕韦复国,至商灭之。累之后也,复成国为豕韦氏。”
唐氏:周成王(公元前1042 年至公元前 1021 年,成王在位二十二年)伐纣灭商后大量追封三皇五帝后裔,将属于陶唐氏后裔的豕韦氏累公之后裔封于陶唐氏旧地(今山西冀城西)。因此,商周之际,这支累公后裔豕韦氏,以地为氏衍变为唐氏。
杜氏:因累公后裔唐氏人与商(朝)人关系密切,周成王大概是对原来亲商朝的祁姓刘累公后裔的唐国不放心,便又废掉累公后裔的唐国,把唐国故地封给他自己的弟弟叔虞作封地,而将累公后裔迁到杜城(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杜曲),改封为杜氏,降爵为伯爵。至此,累公后裔的这支刘氏族就在杜城建立自己的部落国家,并从此由唐氏改称为杜氏,或称唐杜氏。
周宣王(公元前 827 年至公元前 782 年,在位四十六年)时,赐杜因周为伯爵,称为杜伯,而延至杜伯三世(太平广记曰:杜桓)入朝当“上卿大夫”之官,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 785 年),被宣王冤杀,灭杜国,子孙逃奔中原各国。
士氏:杜伯有个儿子叫隰叔,逃到晋国受到重用,官任士师(主掌刑法的官员,又称“理”)。从此杜隰叔的后裔便以官为氏,改为士氏,在晋国繁衍开来。
司空氏:隰叔有个儿子士蒍继承父业,最初在晋国任士师,因政绩突出升任司空(古代掌管土地、水利和建筑工程的大臣),晋献公(公元前 676 年至公元前 649 年,在位二十八年)拜大司空职,则司空氏。
隋氏:晋国君主为奖励士蒍的功绩,特将隋地(今山西介休东南)赐给他作领地,于是士氏的族人又来到隋地定居。这样来到隋地的士蒍的后裔,就以他们所封的采邑隋地的地名为氏,改称为隋氏。士榖(成伯缺)继职司空,封采邑于隋地,生子隋仲(夏)、隋会(士会)。(古时随与隋同)。
范氏:士榖之子士会后来又被晋国国君赏赐领地——范(今河南范县)。隋士会到范地的族人,又以采邑“范”为氏,称为范氏。
刘氏:公元前 621 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为了国家命运,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废太子,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接在秦为官的公子雍回国继位。不料,士会和公子雍返回晋国的途中,晋国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士会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儿、族人也先后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士会在秦国也很受重用,成为秦军的谋士,帮助秦国夺取了晋国多座城池。
公元前 614 年,晋国大臣集会商议后,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并最终请他回到了晋国。《左传》记载,士会返晋后再受重用,后来更执掌国政。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国力日益强盛。后来士会在范邑去世,谥号为“武”。
士会归晋后,他的一部分子孙留在生活了七年的秦国。这支子孙没有自己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官衔,便去掉了杜氏、士氏、隋氏、司空氏等称号,复称祖先累公的刘氏。至此,刘氏才算最终固定下来,但在秦国的地位几乎与普通百姓没有两样,同样要承担秦国繁重的徭役。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所代表贵贱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氏与姓就逐渐模糊,慢慢地与姓融合为一。 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祁姓刘氏便合称刘(姓)氏了。至此,这一支刘氏子孙中的邦公建立西汉王朝,刘氏才又重新辉煌起来。

三、汉前刘氏精英
汉前刘氏先祖在传世文献中记载的确实很少,现在要想搞得很清楚是不可能的。对于没有出生年记载的先祖,可以根据某先祖所处的历史时代,按照出生年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基本吻合和与前后世的先祖的出生年相协调的原则,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和《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出某先祖的出生年就行了。
1/尧帝:原名祁放勋,自幼聪明,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闻名,他能力出众,15 岁被推选为本部落的酋长,并被当时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父亲帝喾封为唐侯,因而他和他的氏族被称为“陶唐氏”。 《史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据《史记》(白话版)记载:“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帝尧在位 98 年。尧帝生于公元前 2233 年。
2/累公:是刘姓血缘开基始祖,是历史上中华刘姓第一人,也是历史中所记载的刘姓第一人,四千年来形成刘氏庞大氏族世系。
《史记》记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後。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
《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孔甲在公元前 1706 年至 1676 年在位,累公能在孔甲朝“拢龙”,应生于公元前 1760-1730 年间。
3/杜伯:字平澴,西周朝的周宣王的大臣。《竹书记年》中载“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 779 年),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
4/隰叔:杜伯之子。《晋语》:“昔隰叔子违周难,奔于晋。注:隰叔,杜伯之子,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隰叔逃到晋国,作为晋国的士师,即晋国的司法官。
5/士蒍:隰叔之子。《史记.晋世家》载:(晋献公)八年(公元前 669年),士蒍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蒍曰:“且待其乱。”《史记》还有一段关于士蒍为晋献公(公元前 676 年至公元前 651 年,在位二十六年)办事的的记载,说晋献公太子春申自杀后,公子重耳、夷吾来朝,探得风声不对,不辞而别献公,“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6/士会: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隋,称隋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
晋襄公死,他与先蔑出使秦国,迎立公子雍。士会、先蔑走后,晋襄公(公元前 627 年至公元前 621 年,在位六年)的夫人缪赢抱住太子夷皋日夜在宗庙哭泣,又到执政大臣赵盾那里去闹,弄得赵盾等人没办法,只好立夷皋为君,就是晋灵公(公元前 621 至公元前 607 年,在位十五年)。这时,秦军巳护送公子雍来到晋 国边境,赵盾便领军去阻挡,由于秦军准备不足,败退到令孤(今山西临猗西),先蔑、士会逃到秦国。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
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
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刘氏“ 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
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 ,生士蒍.蒍生成伯缺(士缺),缺生士会。”《左传》、《竹书记年》均有士会事迹介绍。如:《左传.文公七年》: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
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宣公十六年: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
宣公十七年: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故王符《潜夫论》称:“自唐以下,汉以上,刘氏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7/士燮:(范文子)是士会(范武子)之子。《国语》有士会教育士燮的记载: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靡笄之役(公元前 589 年,晋齐之战,士燮有功,时士会已请老,),郤献子师胜而返,范文子后入。武子曰:“燮乎,女亦知吾望尔也乎?””晋厉公七年夏(公元前 574 年),范文子卒(《国语》)。
邦公以前的汉前远古世系,在传世文献中先祖的出生年记载很少,但某先祖出生年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必须吻合,再参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竹书纪年》和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年代简表》的记载,推算出某先祖的出生年就行了。只要我们把远古世系中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历代显祖生年确定了,计算各代先祖的平均代距就有参考价值了。
祁刘氏远祖世系表,因史实不足,缺少佐证,各地族谱世系表可能都有杜撰臆测的成分,在尊重历代家传谱系的情况下,先确定几个历史文献有记载的重要先祖,参照史书和各地刘氏族谱谱系,采取尽量严谨、客观的态度加以论证,修弥已有族谱谱系的缺陷,制定相对更为客观、准确的世系。尽量求准确,但对既有的世系表必须尊重和传承。为了让刘氏始祖不缺位,让世系表世代传承稳定,这对于维护家族的尊祖情怀和增强刘氏族人的认同感很有必要,殷切期望谱牒专家和录谱者,认真考研上列世系表和所提供的先祖历史资料,如没有更进一步的史实,不要争议、增添删除世系表中的先祖为好,让祁刘氏的世系表按历史的原貎稳定传承下去。

《溯源拾贝》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汉前世系表考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