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十月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的事件。
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汉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历12帝的东汉正式结束,至此,三国时代的正式建立。
曹丕篡汉导致的影响是东汉王朝作为一个象征性统一的政权不复存在。曹丕在改朝换代之际,对职官制度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由此恢复了被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废除的三公官制(太尉、司徒、司空)。此后司徒、司空位号虽尊贵,但一般不干预朝政。曹丕又设秘书监和中书省,中书省置监令,主管通达百官奏事,起草诏令,以此分掉尚书台的权力,改变东汉后期尚书权职过重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总之,曹丕称帝代汉后,魏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