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揭西县千一郎公支系族群简介

前世界刘氏联谊会总主席、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刘南辉太平局绅,前世界刘氏联谊会理事、马来西亚刘氏公会秘书长刘景森先生,广东刘氏总会秘书长刘天良先生,还有在世界、广东刘氏社团中任职的刘少卿、刘秋南、刘洛阳等先生,他们均是揭西县千一郎公的裔孙。

可能是千一郎公支系族群的裔孙中的杰出代表,如此集中出现在世界、广东省刘氏社团中,所以介绍千一郎公传下的昆峰公、能臣公宗支的族谱反复多次登载在诸多的网站上。但至目前为止,出现在多个网站上的昆峰公、能臣公族谱均是只录得一鳞半爪、冰山的一角,完全不可能展现千一郎公支系族群的蓬勃发展的全貌。比如说,千一郎公的裔孙有的房份巳繁衍到 20 或 21 或 22代,全支系族群裔孙已超九万人,但他们所录昆峰公、能臣公房的裔孙繁衍到第 8 代后,同代的裔孙还不上百人,如此的录谱还堂而皇之冠上昆峰公、能臣公族谱,这完全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昆峰公、能臣公族群的实际现状。

千一郎公上溯先祖是:客家刘氏入粤始祖开七公,顺递世系是:开七公→广传公→巨浪公→十四郎公→十三郎公→必松公→恭公→千一郎公。
千一郎公出生在五华县岐岭镇清溪下坝,于明朝永乐年间与弟千二郎公沿大北山南下,在原揭阳县蓝田都八图乡南门坑[即现在的揭西县五经富镇南门坑村]开基立业。南门坑地处九龙岭山南坡,依山傍水,兄弟爱恋这里进山可以采集山货出卖,脚下地肥水足可以种粮,于是兄弟同心协力,昼夜劳作有成,于是兄弟在此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虽艰苦劳作仍是三冬两不收,兄弟过着普通山民的贫困生活。一年冬天,千一郎公仍只身入山采摘山竹叶,因天寒地冻、饥饿过度、挑担过重,饥寒交迫冻死在回家的山路上。苦难的山民总是连着悲惨结局,一点点求生的微弱的星光看来又会在腥风恶雨中被吹灭。什么叫客死他乡,这不就是最惨的写照么?
千一郎公生三子:万二郎、万三郎、万七郎,父惨死子悲痛,就在九龙山下千一郎公冻死处,兄弟草草掩埋了父亲。这里不是求生之地了,万二郎、万三郎公含泪惜别兄弟,不得已外迁谋生,留下万七郎公独自守家,万七郎公[启裔]生子念二郎、念三郎,念二郎公又被生活所迫外迁他处,留下念三郎[绵基]公独自守家。但这是什么家呀?九龙山下的南门坑村现在居住还不足一百人,可想五百年前是什么模样了。

这个家,念三郎公也无法坚守了,他捧父骨骸回迁深山- -岸阳村重新创业。岸阳这地方山高林密,田地平坦,共有六姓子民在此避难居住,念三郎[绵基]公在此艰难起家。公生四子:永达、永鸾、永海、永贵,父子同心,家业日隆,成了当地的富户,也创建了桐树坪寨,生活总算有一点奔头了。绵基公出身贫寒,为人慈悲行善,广济穷苦乡亲,把积蓄资财尽力修建邻近的[天堂庵],又落得家贫如洗,但裔孙无怨无悔,四处外出谋生,绵基公自己也行乞到[天堂庵],得了一个“有钱舍入庵,无食向沙尼乞[糜饮]的美谈,[当地客家话:糜饮即人家吃剩的稀饭汤]。说实在话,深山老林再也留不住立志创业的年青人,绵基公四子中又有永达、永鸾、永贵公三子外迁未回,仅留下第三子永海公在家守业。

永海公生六子:倚峰、见川、见溪、见泉、昆峰、宙泉。岸阳、桐树坪这深山老林中的村寨也同样留不住年青人立大志、创大业的雄心了,其中见川公又举家外迁,倚峰公等五房裔孙也均有裔孙外迁他处立业。客家人的“兄弟骨肉分离,举家背井离乡”,千一郎公的裔孙就是最好的例照。

五百多年风雨岁月过去了,千一郎公外迁的裔孙现居何处?关山阻隔,音信断绝,至现在也不能全了解千一郎公外迁裔孙的情况。据宗亲介绍: 见川公裔孙过去多次结队回祖居地,参拜先祖永海公墓。但随着时间推移,联系暂断,至今未明其裔孙居处。仅知倚峰公之子一达公裔孙住东莞市清溪[罗裙埔],念二郎公的裔孙外迁至海丰县黄羌镇罗輋约坣背村,于 2011 年派员回祖籍寻找宗亲。从互联网查得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华尖岭刘氏宗支,其上祖是巨浪公下传高千公→十四郎公→十三郎公→必松公→恭公,恭公生子千一郎,千一郎公下传十二代是著名抗法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但其族谱记载千一郎公是从福建上杭直接迁至广西博白县华尖岭立业,这可让人有点纳闷了:为什么世系表与揭西县千一郎公上祖完全一样,但千一郎公外迁路线、立业地点完全不同,2010至 2011 年,曾与广西华尖岭宗亲佐权、刘靖宗长讨论宗支上祖流源,至今未能得到广西宗亲的认同。

留守家园的宗亲,随着岁月流逝,宗支繁衍,裔孙一代比一代大增。现在揭西县刘氏宗支中,千一郎公宗支自成族群:
倚峰公裔孙自成一分支系:倚峰公生五子,其第三子一达公外迁东莞市清溪罗裙埔立业,其第四子逸衡公南迁到良田风门坳立业。逸衡公生子国闰、国铨[能臣]等四子,能臣公[1627—1705 年]生于河婆狮头约风门坳,清顺治元年[1644 年]公刚 18 岁且所学有成,接受龙潭汤坝寨蔡姓富翁之聘,到“义贤斋”任塾师,只身独闯龙潭。自逸衡公逝世后,能臣公谨遵母训,改业营生。

1652 年能臣公举家迁居龙潭汤坝寨,营室置业、娶王、廖两房太太,生十四子,裔孙同心协力,扩大营生,家大业大,财丁两旺。若以能臣公为始祖起算至第八代《即兹字辈》,现在能统计到的兹字辈男丁裔孙巳超过千人。自能臣公一人独闯龙潭到现在,三百多年间繁衍到第 16 代,裔孙超六万人,现在录得兹字辈分房谱 800 份,一支繁衍大发的刘氏族系在龙潭形成了。刘景森先生、刘天良先生、刘少卿先生、刘秋南先生、刘洛阳先生,均是这一支系的杰出后裔。

昆峰公裔孙自成一分支系:昆峰公生四子九孙,四子中有长子养化、四子养省公外迁立业,至今裔孙何处立业未明。留守家园的裔孙同样不甘心固守岸阳、桐树坪等山寨,他们同样走出山门,到龙潭等地开基立业。养初公于明崇祯元年戊辰岁[1628 年]偕子国试、国诰公由良田桐树坪迁到龙潭坡尾楼立业。其曾孙熙祚公也随后举家迁到龙潭江屋寨立业。昆峰公的二、三房裔孙至第 8 代已达男丁百人,昆峰公的裔孙在陂尾楼、江屋寨、桐树坪、岸阳巳各自成支系族群,且各自录制族谱,现在合并成统一的昆峰公族谱,巳录得兹字辈分房谱 173 份,入谱裔孙近一万人。刘南辉先生便是这一支系的杰出后裔。

见泉公裔孙分支系:见泉公生五子,四子外迁未详。其第四子中一分支系绍统公于清康熙 35 年[1696 年]由良田桐树坪迁居龙潭乌石楼暂住,再定居在龙潭菜仔园,初建安福围寨,人丁发展至今巳达近万人。

宙泉公裔孙分支系:公生四子,二子外迁,其裔孙主要居住在良田乡和南山镇,裔孙也超过千人。
见溪公裔孙分支系:公之裔孙主要居住在南山镇石结到村,裔孙近百人,但公生四子中有三子外迁他处立业,至今未能录得族群情况。
见溪、见泉、宙泉公的裔孙虽然人丁繁衍较慢,但代代人丁增加,辈份溯源清楚,各自成分支系,与昆峰公、能臣公还有千一郎、千二郎公其他分支系融为一体,形成揭西县刘氏一个超七万人的庞大族群。

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还有昆峰公、能臣公另外一部份裔孙携妻带子举家向西迁,如昆峰公传下的荣富公、能臣公传下大房的庆东公、三房的业旺公、四房的盛惊公、六房的业龙公、七房的统发公、业传公、从我公等在清朝中后期外迁广西贺州,发展成另一个族群。再说时局动乱造成民不聊生,加上国民党抽壮丁,迫使千一郎公部份裔孙再次迁移到南洋诸国谋生。据现在不完全统计,1949 年前千一郎公裔孙只身独行或携妻带子飘洋渡海到南洋诸国谋生的、能统计到名字的有 512 人。外迁的裔孙谨遵祖训,栉风沐雨,艰难起家,许多宗亲已创业有成,还有裔孙家业丰厚,声誉卓著,刘南辉先生、刘景森先生、刘秋南先生等,便是杰出的代表。他们虽年届古稀,但老骥伏枥,仍在为世界刘氏宗亲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息,是千一郎公族群的骄傲,更是广大裔孙的学习榜样。

千一郎公在五百年前只身独闯异地艰难创业,代代裔孙承继始祖精神,家业丰厚,族群壮大,裔孙繁衍极速。从揭西县地图上看,沿大北山南坡,从最西的龙潭镇菜子园村,往东南福田、龙约、泉水塘、团结、井田、关山,接着南山镇的条河、称钩潭、北溪等村,从北往南看,从良田乡岸阳、桐树坪、中心村到龙潭江屋寨、陂尾楼村,方园几十里均住着千一郎公的裔孙。再从千一郎公裔孙外迁来看,海丰、陆丰县、广西的贺州、还有马来亚国的新山、吉隆坡,文莱、印尼等国的一些地方,均将形成千一郎公裔孙新的聚居地。一个繁衍大发的客家刘氏族群将更兴旺壮大。遗憾的是如此一个繁衍大发的族群,还没有一本完整的族谱,这关系到一个族群的重大事,祈千一郎公的裔孙中有志之宗长宗亲们努力了。
网上发表此文时署名:广东 揭西 刘云月

《溯源拾贝》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揭西县千一郎公支系族群简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