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十四房”概述

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巧合的事和物,有些巧合是人为,也有纯属天意或意外发生。有些巧合纯粹真实的巧合,也有某些巧合可能隐藏着某种必然性。有时候许多人在高喊不能让历史重演,可是历史偏偏在一再重演。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种种巧合己有许多专家进行总结和探讨,这里不便述说,仅刘氏宗支几千年繁衍下来,也发生了巧合的事,近年来也引起了许多宗亲的注意,如刘氏“十四房”之说,便似乎有巧合的现象。下面就 “前十四房”、“后十四房”和“又十四房”介绍宗支情况:

一、 汉景帝的“前十四房”
邦公建立了五百年的汉家天下,其中刘氏裔孙有三十多个王国、四百多个侯国,至东汉,两汉加起来刘氏裔孙封王和继承王位者己达千计,封侯和世袭为侯者己达万计,刘氏裔孙中的王公贵胄享尽了荣华富贵,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刘氏人口显示几何级数的猛增。自荣号公一人至西汉末年,刘氏皇族人口就达 10 万之众,至三国蜀汉,刘氏己有人口百万之多,刘氏裔孙分布全国各地,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族群。
汉朝皇族百万裔孙中,形成了刘氏十四大宗派,其中汉景帝传下裔孙就佔了七大宗派,这里先说说汉景帝生十四子而形成的“十四房”。
汉景帝生十四子:
1.德公:河间献王,栗太生
2.阏公:临江哀王,栗太生
3.非公:江都易王,程太生
4.余公:鲁恭王, 程太生;
5.彭祖公:赵敬肃王,贾太生
6.发公:长沙定王,唐太生
7.端公:胶西于王,程太生
8.胜公:中山靖王,贾太生
9.荣公:临江闵王,栗太生
10.彻公:汉武帝,王皇后生
11.越公:广川惠王,王太生
12.寄公:胶东康王,王太生
13.乘公:清河哀王,王太生
14.舜公:常山宪王,王太生
其十四子中有六子形成七个大宗派:
1. 长沙定王发公大宗:裔孙众多,形成南派为长沙派刘氏,北派为东汉皇族:
2. 河间献王德公大宗:形成河间刘氏的大部份:
3. 赵敬肃王彭祖公大宗: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大郡望――广平刘氏:
4. 鲁恭王余公大宗:形成隋唐时期的两大郡望――高平、竟陵刘氏;
5. 汉武帝彻公大宗:彻公又分为二大宗:
5-1 其子广陵王刘思在隋唐形成的郡望广陵刘氏,
5-2 其孙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的彭城刘氏大部份:
6. 中山靖王胜公大宗:人数最多,形成今天的中山刘氏、客家刘氏。
胜公封为中山靖王,定都今河北定县,生二十一子[长子:昌,接位受封嗣王,二子:忠,广望节侯,三子:朝平,将梁侯,四子:未央,新馆侯,五子:贞,陆城亭侯,六子:嘉,薪处侯,七子:义,陆地侯,八子:光,临乐敦侯,九子:章,东野载侯,十子:喜,高平侯,十一子:颇。广川侯,十二子:将夜,乘丘节侯,十三子:破胡,高丘哀侯,十四子:盖,柳宿夷侯,十五子:让,戎丘侯,十六子:修,懋舆节修,十七子:万岁,曲成侯,十八子:传富,安敦于侯,十九子:应,安险侯,二十子,恢,安道侯,二十一子:屈厘,澎侯],以宗室人丁兴旺而出名,成为汉代宗室分支最多,最庞大的族群。
其第五子、陆城侯贞公下传至备公,三国时蜀汉备公生三子,其第二子永公的裔孙至晋唐时期迁移东南方,人口迅猛增长。至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其中有一位胜公、备公的后裔祥公,从河南光州固始逃难入闽,在闽古汀州宁化石壁定居,繁衍 20 代至开七公、21 代广传公,广传公娶妻马、杨太,生十四子,房房人丁兴旺,便有了“后十四房”,便有了刘氏最庞大的宗支――客家刘氏。

二、 广传公的“后十四房”
广传公和他生的十四子,处在腥风血雨的宋末元初动荡变革时代。广传公原名刘并,生于南宋嘉定二年己巳岁[1209 年],在明朝《万姓统谱》、《永乐大典》、清朝《四库全书》、现在编纂出版的《中华族谱集成》、《永乐大典方志辑轶》、《宋登科记考》等全国性典籍,宋朝《临汀志》、明朝、清朝《汀州府志》、《宁化县志》等地方史志,均如实记载广传公[刘并]的光辉吏迹:侍继母以孝出名,端平二年进士出身,曾任瑞金县令等官职,因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广传公娶妻马、杨氏,共生十四子为:
1. 巨源公:[马太生]娶妻林 苏 冯 杨氏 生八子
2. 巨湶公:[马太生]娶妻张 李 谢氏 生八子
3. 巨汌公:[杨太生]娶妻马氏 生六子
4. 巨渊公:[马太生]娶妻李 陈 杨 练 温氏 生八子
5. 巨海公:[马太生]娶妻李 胡 罗 简 高 巫 方氏 生九子
6. 巨浪公:[杨太生]娶妻李 曾 陈氏 生九子
7. 巨波公:[杨太生]娶妻梁 万 陈 周氏 生四子
8. 巨涟公:[马太生]娶妻颜 白 张 赖 李氏 生八子
9. 巨江公:[马太生]娶妻许 巫氏 生七子
10. 巨淮公:[马太生]娶妻吴氏 生五子
11. 巨河公:[杨太生]娶妻颜 梁 邓 罗氏 生六子
12. 巨汉公:[马太生]娶妻钟 黄 彭 古氏 生四子
13. 巨浩公:[马太生]娶妻胡 邝氏 生六子
14. 巨深公:[杨太生]娶妻钟氏 生六子
在许多有关客家刘氏著述的论文中,均承认以广传公十四子所形成的客家刘氏宗支是刘氏最庞大的宗支,其裔孙己达千万之众。
朝代更换,社会动荡,广传公的十四房初始阶段处在宋、元、明三朝交替的一百年间。战争烽火连天,灾民四处逃命,广传公的裔孙就是在如此的悲惨社会里挣扎求生存求发展。宋末的混战、元朝的外族高压统治,广传公的裔孙在水深火热中艰难维系、发展壮大族群。在元朝,将人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南人即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广传公的裔孙便是最低等的南人,蒙古人甚而提出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南人,就没有人起来造蒙古人的反。为了生存、为了宗支的繁衍发展,广传公的裔孙同所有的南人一样,被迫只有选择逃荒、避难,迁移再迁移。
广传公任职南宋中央政府奉议郎时,没有资料记载其夫人马、杨氏及所生十四子及众多裔孙,是否迁居首都杭州,从其十四子外迁出发地来说,他们原住在江西瑞金或福建的上杭。从族谱记载来看,他们迁移出发点和路线是:
1. 从瑞金出发迁到湖广地区,然后再迁贵州、广西、四川等省:
2. 从瑞金出发经宁都、兴国、吉安,再迁湖南、云南、四川等省:
3. 从瑞金迁往广东的粤北珠玑巷,再南迁到广东韶关,再南下到广州、惠州等地:
4. 从瑞金迁往闽西,然后回迁粤东的梅州等地:
5. 从瑞金直接南迁到广东粤东的兴宁:
6. 从瑞金出发迁居赣南各县定居。
上列广传公裔孙的初始迁移路线,其特点是多路线、多批次、时间长。广传公的裔孙是真正的客家人,代代相继,迁移时间长达几百年。广传公的裔孙
在迁移中永远牢记广传公的《示儿诗》:
骏马骑行各出疆 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毋忘亲命语 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 二七男儿共炽昌
广传公的宗支在迁移中壮大,人丁飞速增长,成为刘氏最庞大的宗支、旺族。广传公一个孙子、第六房巨浪公之长子高千公,从福建上杭迁居广东省五华县龙村赤岭下开基立业。此地荒山野岭,人烟稀少,高千公一住五代,无从商、无入仕,过着山民的穷困生活。下传到第六代千一郎、千二郎公又再外迁古揭阳县蓝田都八图乡[即现在的揭西县五经富镇]南门坑开基立业。迫于兵荒马乱,千一郎公之孙绵基公无奈之下,又回迁到深山野林的岸阳村。在岸阳村仅住到第四代,绵基公之曾孙逸衡公便大胆举家南迁到良田风门坳垦荒独居。此时己到明朝天启年间,逸衡公第四子国铨[能臣]公便于天启丁卯岁[1627年]出生在这低矮破漏的茅草房。

三、 能臣公的“又十四房”
能臣公出生于贫困山民之家,兄弟排行属老四,最小。穷困之家的孩子,白天上山放牛,但他晚上手举松香火把自习母舅给他借来的书籍,天生聪慧的能臣公靠自学成材。他年刚一十八岁,风门坳“神童”声誉震动河婆六约。此时龙潭约蔡氏富翁久慕能臣公才学,延聘他到岭下蔡氏《义贤斋》教书。能臣公自此走出大山,在龙潭大展鸿图,建家立业。
能臣公 20 岁时父亲病逝,他遵母训弃教书改业营生,26 岁举家迁出大山风门坳,到龙潭约汤坝村安家立业,只因他诚实待人,勤劳致富,41 岁时,却不料家遭贼破,公重新选址起龙围,按周易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的天人效应,建围屋六十四间。公营生有方,深得河婆六约众人赞许,他奉公守法,应交税款,不怕远隔二百里,如数送到潮州府,深得潮州府知府刘进忠尝识。刘进忠将“龙潭约一约之粮山埔田,面积为一十八山峰,东西四十里,南北七十里阔,全数行文转契”给能臣公。能臣公如鱼得水,奋力经营,成为河婆六约有名的富户。
能臣公娶妻王、廖太,生十四子、六十六孙:
1. 芳春公:[王太生]娶妻李 陈氏 生五子
2. 芳声公:[王太生]娶妻陈 张氏 生九子
3. 芳世公:[王太生]娶妻蔡 苏氏 生五子
4. 芳桂公:[王太生]娶妻杨 温氏 生四子
5. 殿相公:[王太生]娶妻张氏 生三子
6. 昌运公:[廖太生]娶妻李 李氏 生九子
7. 芳远公:[王太生]娶妻张氏 生五子
8. 际隆公:[廖太生]娶妻黄氏 生三子
9. 芳名公:[廖太生]娶妻李 姜氏 生六子
10. 芳槐公:[廖太生]娶妻萧氏 生五子
11. 渐进公:[廖太生]娶妻张氏 生一子
12. 大章公:[廖太生]娶妻谢氏 生四子
13. 芳秋公:[廖太生]娶妻曾氏 生一子
14. 芳范公:[廖太生]娶妻韩氏 生六子
能臣公对十四子经常勤勉:“有天地而后万物赖以繁昌……未有不尊祖敬宗者也。”,他自己“克勤克俭。恪守先训”,不敢“偷闲学少年优游度日……”,劝告十四个儿子必须“苦磨奋志有为”,而十四个儿子,不负父母所望,均学有所成,取得贡生四个,监生六个,庠生四个。且遵父训:“念创业之艰难,思守成之不易,恪守勤俭,勿替奢肄……共敦式好,光大前业”。
能臣公开基在广东省揭西县龙潭镇,明、清朝时属南岭边陲,没有经受朝代更替战火耗损,更逢清朝康乾盛世,能臣公十四个儿子及裔孙谨遵祖训,在龙潭约大片河山上大施拳脚,创建辉煌家业,人丁兴旺,深得揭阳县县令李应凤赞许,他亲自为能臣公题匾:《诗礼传家》。自潮州府知府刘进忠将龙潭一约“粮山埔田”转契给能臣公后,能臣公续建大埔头、泉水塘村寨,及后其裔孙在龙潭约延续建起村寨四十多个,且不管村寨大小,均是能臣公裔孙所居住所开发,村寨相连,裔孙同宗共祖,同心协力,共创辉煌。但龙潭一约之地满足不了能臣公裔孙创业所需,他们从清朝开始就逐渐分批外迁,择地安家立业,至今在广东省海丰县、广西贺州、马来西亚等地都有能臣公裔孙的聚居点。经三百多年的繁衍发展,能臣公裔孙早己遍布世界各地,2011 年编纂能臣公族谱时,录得裔孙己达七万多人。
汉景帝的“前十四房”占了汉朝刘氏十四大宗派的一半,广传公的“后十四房”经八百年的繁衍,裔孙己达千万之众,能臣公的“又十四房”经三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己达七万多人。“前十四房”、“后十四房”、“又十四房”的繁衍发展,只是刘氏裔孙迅猛繁衍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刘姓人口己达六千多万,是全国四大姓之一,相信刘氏宗支迅猛繁衍发展的奇迹必定不少,只是还没有发现或还没有公开。刘氏广大宗亲为了刘氏宗族繁荣昌盛,发扬光大,共同努力吧。
――网上发表此文署名: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

《溯源拾贝》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十四房”概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