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青史留名--广传公

首先感谢香港大学李振良先生提供部份珍贵文献史料影印件]。
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传下千万裔孙,繁衍传播成庞大的客家刘氏族群。从明朝以来各地裔孙在录制族谱时,对广传公的记述非常一致统一:出生于福建省汀州郡宁化县,字清叔[或记清淑],侍继母以孝闻,27 岁登进士第,曾任瑞金县知县等官职,因筑城建学等吏迹,能声益著,调京秩,终奉议郎。
广传公是裔孙给自己先祖的谥号,他的原名叫刘并[古籍的并字多写成并的异体字:幷],本人在[刘氏广传公出生年考辨]、[刘氏广传公的原名考辨]二文中己作详细考辨,在此不赘述。自南宋开庆元年[1259 年]汀州郡太守胡太初、州学教授赵与沐在编纂[开庆临汀志]时,就给刘并的生平吏迹作出公正的记述,此明朝永乐大典 7894 卷、万历年间凌迪知撰的[万姓统谱]卷 59、清朝的[钦定四库全书]卷 136 子部 46 类书类二,再后延至列为[国家古籍规划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规划项目]专案的填补空白的大型史籍、于 1995年巴蜀书社出版的[中华族谱集成]第一卷通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由专家马蓉 陈抗 钟文 乐贵明 张忱石 点校、2004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傅璇琮主编 龚延明 祖慧撰的[宋登科纪考]卷十三等历史方献,还有众多的闽、赣地方志中,虽经朝代更迭,不同时代的史学家对浩繁的史料内在的联系与真假的区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均从未间断记述刘并的光辉生平吏迹。通过下面各时代的历史文献的复制、影印件,让广大客家刘氏裔孙了解真实的先祖广传公:

一、开庆临汀志 [进士题名]〔宋〕1259 年 胡太初修 赵与沐纂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福建地方志丛刊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 刘并字清叔,宁化县人,事继母以孝称。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中警,寇不敢犯。嘉熙间,王漕野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擒如海。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峒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宋时临汀郡管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六县,[开庆临汀志]是现存为数极少、相对比较完整的宋志,主修胡太初是当时的临汀郡太守、宋末名流,比广传公晚一届进士出身,与广传公同朝为官,纂者是州学教授赵与沐,他们是地方官,洞悉地情,在广传公登进士第 24 年后,即将广传公的生平事迹写进其出生所在地的地方志,所据资料翔实可信,所纂不失为一部善志,因而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永乐大典 7894 卷 临汀志 进士题名 明 嘉靖手抄本影印件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临汀志 进士题名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马蓉 陈抗 钟文 乐贵明 张忱石
点校 2004 年 中华书局出版]
永乐大典由明成祖于永乐元年始召集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姚广孝等2169 人纂编,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大典写刘并的略传有三个并字。这个并字可能是按并字的异体幷 字左、右结构书写的,因明朝的御用抄手妙笔生花浓墨楷书馆阁体,运笔时左右之间所留空隙巳让浓墨掺连成二横,且二横之间太挤,下半部让人很容易看成一个‘开’。第一个‘刘幷’、第二个‘幷独戒吏’、第三个‘幷愈见知’中的‘幷’字,‘御用抄手’越写越象弁字了。在[刘氏广传公出生年考辨之二]中己作阐述。
《永乐大典方志辑轶》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失传已久的全部方志,凡九百余种,其中宋元及其以前方志约一百八十余种,其余方志七百余种亦均为明初方志,极为宝贵。它有如下特点:参考资料丰富,辑佚内容全面,保持辑佚内容的原始性,方便实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是由专家点校,准确性高。它的出版得到国家重点图书专项出版补贴。刘并及生平吏迹在这里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专家对永乐大典中广传公的原名是刘并还是刘弁,作出了肯定的解答。

三、《宋登科記考》卷十三 (理宗瑞平二年 1235 年)
2005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傅璇琮主编 龚延明 祖慧 撰
宋代科举考试是沿唐、五代之制,然又进行了大举的改革,因而科举内容丰富,改革频繁,制度繁杂,但终于使科举制度走上了较健全、严密、完善的阶段,从而使科举取士步入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北、南宋朝皇帝均十分重视科举考试,即是在激烈的宋金、宋蒙战争过程中,科举考试照常进行。从北宋初建隆元年[960 年]至南宋咸淳十年[1 274 年],三百多年间,两宋共举行了 118 榜常科考试,文、武两科正奏名进士及诸科登科总人数达十多万人。刘并便是这十万多名登科进士之一。
端平二年[1235 年]进士考试有关内容摘要如下:
正月十七辛亥 降诏 命试院监试官严行督察试场有无作弊行径。正月二十五日己未 敕差真德秀、洪咨夔、蒋重珍等为省试知举、同知举官。六月五日丙寅 理宗御集英殿,策试礼部正奏名进士。六月七日戊辰 理宗御幄殿,阅武试举进士武艺。六月二十一壬午 殿试唱名,赐正奏名进士吴叔告以下四百六十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六月二十三日甲申 殿试唱名,赐特奏名进士吴声叔以下同进士出身至诸州助教闰七月八日己巳 理宗发话,从礼部尚书魏了翁所请“诚”字虽曾用作理宗藩邸旧名,然此字纪纲斯世试场自不必避。
登进士第 460 人:吴叔告 李伯玉 潘牥 丁大仝……30/克应酉 31/尤垕之32/文溉………77/刘天定 78/刘半千 79/刘并 80/刘应子………[排列号是本文作者所加]特奏名登进士第 657 人:吴声叔 王三俊 王幼曾…………武举正奏名进士若干人:朱熠 王大用……武举特奏名进士若干人:周允武……词科入等 1 人:翁梦得
[刘并 字清叔 汀州宁化人。端平二年登进士第,授会昌尉,累擢知瑞金县,终官奉议郎。]

四、明 嘉靖[汀州府志]卷 14. 名宦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刘幷 名清叔 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登吴叔吉榜进士。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备,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以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幷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幷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遂擒如海。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五、清 乾隆 17 年[汀州府志]
曾曰瑛 王锡缙主修 李绂 熊为霖主纂
刘幷 字清叔,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登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窃发,幷勒弓手申警,寇无敢犯境。辟大庾令,擒盗有功,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复以平洞寇功改京秩。
临汀志、汀州府志从明至清均沿用基本相同的资料记述刘并生平和吏迹。

六、清 康熙[宁化县志]卷4 之人物志
康熙二十三年,宁化知县祝文郁主修,宁化八十三岁学者李世熊主纂。
刘并,字清叔,在城人。事继母,以孝闻中,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窃发,会昌风鹤之警,昼夜不宁,并至,勒弓手戒斥堠,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用所降钱遂先办,后论擅易籴钱事,皆坐黜。并由此知名,辟大庾令,会剧贼谭如海啸聚,宪司檄并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 黎景曾 黄宗宪修纂
民国[宁化县志]之卷 8 选举题名、卷 14.列传选举题名 宋进士
刘幷 端平二年吴叔吉榜。见列传 。按通志 府志 叔吉作叔告。
刘幷,一作弁,字清叔。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窃发,会昌风鹤之警,昼夜不宁。幷至,勒弓手,戒斥堠,寇不敢犯。嘉熙间,转运使王野檄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幷独用所降钱遂先办,后论擅易籴钱事,皆坐黜。幷由此知名,辟大庾令,会剧贼谭如海啸聚,宪司檄幷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注意:宁化县志刘并列传有一作弁之语,是否说明刘并原名之外有别名刘弁?

七、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集.道光瑞金县志[知县事.宋]118 页
蒋方增纂修 清 道光2 年(1822)刻本
刘幷 .详名宦

八、明 弘治[八闽通志]卷69 之人物汀州府.良吏
明 黄仲昭 修纂
刘并 字清叔 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遂擒之。
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九、明 崇祯[闽书]卷 104 之英旧志.缙绅.汀州府
明 何乔远编撰 厦门大学[闽书]校点组校点
刘幷,字清叔,事继母以孝称,举进士。调会昌尉,勒弓手申警,鹾寇无敢往来,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幷独用所降钱,后易楮者皆被论坐黜。而幷繇此见知,辟大庾令,擒盗,累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章徹。以平洞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校对所缺文字]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十、清 乾隆[福建通志]卷48 之人物六
徐景熹等修撰
刘并,字清叔,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告警,并部勒弓手严申儆备,寇无敢枉来者。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以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用所降钱,后易楮者皆被论坐黜。
并由此见知,辟大庾令,会剧贼谭如海啸聚,檄并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又辟知瑞金,筑城建学有能声。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清 同治 10 年 福建通志 陈寿祺等撰 中国省志编之九
宋良吏
刘幷,字清叔,端平二年进士。调赣州会昌县尉,申警弓手,鹾寇无敢往来,嘉熙间,转运使王埜檄差临川和买,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幷独用所降钱,后易楮者皆被论坐黜。而幷繇此见知,辟南安大庾令,寇谭知海啸聚,提刑司檄幷督捕擒之,累调辰州判官,移知赣州瑞金县,筑城建学,卓有能声。以平峒寇功就京,改秩终奉议郎。
自明至清朝,闽、赣两省不同时代、不同的编撰者所编史志均将刘并撰进名宦中。

十一、万姓统谱 卷 59 明万历年间 凌迪知撰
钦定四库全书 卷 136 子部 46 类书类二 清乾隆年间 纪昀总纂
中华族谱集成 第一卷通谱[1995 年 巴蜀书社出版]
中国谱牒学研究会 山西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 巴蜀书社联合编纂
刘并 字清叔 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当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师王埜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现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遂擒之。
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名益著。以平洞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万姓统谱]是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员外郎凌迪知编修。古今万姓统谱是万姓汇总的统谱,联万姓于一家,其时统谱相当流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钦定四库全书]是我国规模最大、用途极广的一部丛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永瑢负责,任命皇室郡主于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召著名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曾参与编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达到 3600 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 3800 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始修,历时 15 年完成。该书共收录古籍 3503 种、79337 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基本包括保存了清乾隆以前我国古书中全部重要著作和文献资料,起到保存、整理、校勘、考证古籍的作用。它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填补古籍整理和出版的空白,弘扬中华文化,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将[中华族谱集成]正式列为国家古籍规划出版项目,[ 中华族谱集成]一书是我国文献宝库中的大型谱牒史册。
[万姓统谱]、[钦定四库全书]、[中华族谱集成],从明朝至清朝到现代,三本全国性大型文献史册,均用同一格式内容登载刘并生平及吏迹。

十二、《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第 618 页
张为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出版
刘并 宋汀州宁化人,字清叔。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官会昌尉、大庾令,有能名。累擢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民改京秩,官终奉议郎。([永
乐大典]七八九四 [万姓统谱]卷五九 )

十三、《中國人名异称大辞典》第 373 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 年出版 作者:尚恒元 孙安邦
刘并 字清叔。宋汀州宁化(今福建宁化)人。端平间举进士,授会昌尉、擢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功改京秩,终奉议郎。见[宋诗纪事补遗]69、[临汀志]后人了解远去的历史,裔孙了解先祖广传公,多数是通过前人的文字记述来了解历史,了解先祖广传公,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一个崇敬先祖的裔孙,应该从众多的历史文献、地方志中了解历史真相,了解先祖广传公的生平和光辉吏迹。而通常所称的三大史籍正史、方志、族谱中,若论及史籍的价值和它的真实性、可靠性,正史高于方志,方志高于族谱。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族谱、方志、国家牵头编的史书均对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给予正面高度评价。
历史文献、地文志的编写者是从层层遮掩的故纸堆中发掘出历史真相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的记述和评价是真实的,可靠的,文字内容虽详略有别,但品评是一致的。自 1258 年宋朝汀州郡守胡太初算起,历代史学家没忘记客家刘氏先祖刘并[广传公],如实记载他的典范史迹。可以想一想:开庆临汀志、永乐大典、万姓统谱、四库全书的主编、审核,到 1995年的[中华族谱集成]、2004 年的[方志辑佚]、2005 年的[宋登科纪考]的编纂点校专家,他们记错了吗?闽、赣两省历代有关的地方志的编者,还有明、清到现代许多著名专著,同样公正的对广传公作出正面评价,他们不是简单照抄、依样画葫芦、以讹传讹,是史学家们以自己的审核历史的标准,广集佐证,忠于历史事实,如实记述广传公,因此,广传公原名刘并[幷]是真实的可靠的,广传公光辉平生和垂范吏迹永留青史。对某些族谱、会议纪要、专著、碑刻中,把广传公的原名记为刘弁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值得商榷。在一本有关广传公的专著中,把历史文献、地文志、专著中所有广传公的原名刘并[刘幷]毫无根据的改成刘弁,如此的移花接木、不顾历史事实、任意篡改原著的考证作风是不可取的。还有,在某著名客家刘氏族谱中如此写道:
另收录《福建宁化县志》载《广传公略传》:
“广传公,名弁,字清淑。…….
某本有关广传公的专著中写道:福建省宁化县是刘弁(广传)出生的地方。该县志称“广传,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宁化在城人……。”
请问福建省宁化县那个时代编的县志有[广传公略传]、广传公,名弁……
这一句?不清楚那本宁化县志写有:广传,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
历史考证必须忠于原著,举证内容应该照抄原文,作为广传公的裔孙应从严肃科学的角度,考证举例应以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性认识、承认误传或误抄造成的结果,在族谱或宗族有关文件中,按历史文献中的真实史实给予必要的甄别和纠正,把广传公的原名刘并从刘弁改正过来,没有必要采用偷梁换柱那种不光彩的做法,强行将刘并的史实搬到刘弁的头上,才是真正尊重历史、崇敬先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以原名刘并[刘幷]永远青史留名。七百多年来,历朝历代历史文献、地方志及许多专家专著以不争的史实,昭示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刘并]是高风亮节、丰功伟绩的名宦。
――《客家刘氏宗谱》、网上发表此文署名: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

《溯源拾贝》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青史留名--广传公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