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谒乌江霸王祠记:乌江刘氏

起初,楚霸王项羽在我的思维中,形象似乎就是力能扛鼎、粗鲁无礼、好大喜功、沽名钓誉蛮夫之辈。这大概是中学课本毛泽东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给我留下的印象。而这种印象,直到今年读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才彻底改变,并在心底对他产生一种莫名的敬意。这种敬意,似乎超越了我心中所有的历史英雄。这些英雄事实上也的确无法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

记载项羽事迹史料不是很多,集中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各单独成篇的人物传中。事迹完整,来龙去脉清晰。
司马迁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武帝刘彻朝的太史令,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等。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替骑都尉李陵败降匈奴之事辩解,触怒武帝,而辱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其所著《史记》被后世称为“实录、信史”,其也尊称为太史公。在历史研究最具史实性的史籍就是其所著的《史记》,其《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给后人留下研究项羽最为真实可靠的资料。

惜字如金的司马迁所作《史记》,每一个字就如金铁,一字不易,一字不增。但他却对西楚霸王,大挥其金,大泼其墨,笔下纵情,史记所记载众多帝王将相,无一人可与之相较。文中项羽其情真,其性豪,其猛勇,观之泪下。再反观败项羽取天下之刘邦,乃假意虚情,术奸权诈之辈,利项羽相待之真,行谋夺天下之实,虽有刘氏江山四百年,实乃无仁无德,一奸诈之徒耳。其最可忍者,楚汉相争,项羽欲烹其父,尔却对曰“分我一桮羹”。对其父则如此,对天下人为何?他事推而及之,人性之劣,无过于此(《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刘邦追项羽垓下,行“四面楚歌”之计。项羽见身边随行之爱姬虞氏,所乘骏马之乌骓,乃情伤泪下而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其不离不弃虞氏也和而歌之,与项羽诀别,其与美人所爱之情可动天地。“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与虞姬别后,随率八百壮士溃围南出,后剩二十八骑,追兵数千。其对二十八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自知必死,乃欲一人大战汉军,破除众围,让部将逃生。“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因项羽快战而突围本至乌江。乌江之岸只有亭长一船等待。亭长对项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拒绝过江,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情意自死,绝不无愧于心。此真乃大丈夫也。

不但如此,其不舍其所乘之马与其同亡,乃对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随从突围而出之将,皆下马步行,在地下持短兵器于汉军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其对马如此,其对人若何?其部将虽死必从,以报项王相待之诚。
汉军逼至,项羽见敌军内有一骑司马名吕马童,曾经相识,就对其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于是“乃自刎而死。”将自己尸体让相识之人去邀功求赏。其视死如归、归利于敌,千古以来,唯此一人耳。
然吕马童等无德汉军,为邀功,相互争夺项羽遗体,自相残杀而死者数十人。“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后刘邦“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后此五人随《史记》流传,也遗臭万世。
此乃项羽最后一次用其所学兵法之计,舍自己遗体,借刀杀人。真乃大智之人,千古唯此一人耳。
后汉王刘邦又持项羽之头,招降曾经是项羽被封为鲁王的封地中、据不降汉的百姓。在所有被刘邦平定之地,项羽封地鲁地是最后平灭,也是他封地上百姓给他置办的丧礼。其封地上百姓对项羽之忠,可谓是至极。故《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载曰:“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穀城。”
刘邦葬霸王项羽于谷城,墓址在古谷城之南,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人称霸王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将坟直径一百米米、高十米的封土铲平,神道前碑刻推倒,数十株汉柏被毁,现仅存一残碑。

为收民心,汉王刘邦对项羽之族皆不诛杀。封为一己之私而废项羽霸业为一旦的项羽之叔项伯为射阳侯;又将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封给项氏。为拢项氏一族之心,不让其后世起而反刘,又将“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此乃乌江刘氏。
故现刘姓中,有桃侯刘舍支下,平皋侯刘它支下、刘姓玄武侯支下,皆是项羽一族,其本非为刘姓,而为项姓。三国蜀汉后主刘备之祖中山靖王刘胜,就是平皋侯项它四世孙,非刘邦之刘姓之王,而是被赐姓刘的项氏侯王,实非“大汉宗亲”。今刘氏子孙者,可考是否为西楚霸王项羽一族,不可与本刘混一,遗祖忘宗。
虞姬与项羽垓下诀别后,史料对其下落和结局再也没有任何记载,成为千古之迷。其在史籍中只有《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所留一行数字:“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数次读史至此,均想项羽之不舍虞姬又“柰若何”。霸王空自“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后连一爱姬而不能顾,只得无奈何的让其自生自灭。这何其可叹可悲。
清·何浦曾作《虞美人》咏虞姬,词云: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
据史记中项羽本纪编写的京剧《楚汉争》,在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改名为《霸王别姬》,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演出。剧中项羽与虞姬相别,虞姬为不连累项羽突围,横剑自刎而死。台下众生观剧至此,曾哭倒无数。但虞姬如何而死,至今不得而知。但万马军中一娇弱女子,其结局可想而知,或只是大史公不忍录此一段于史罢了。

霸王别姬


小时过年时,家里木板墙壁贴有一年画“霸王别姬”,至今犹在目前。

在家里众多的连环画中有这个《霸王别姬》。但那时的兴趣都是看那些打仗的连环画了,这本历史的连环画只是记得有而已。

2015年去定远几次,有次在回来的路边,看路边有路标写有“虞姬墓”,标有公里数,记得路程只有几公里。遂开车而往。在穿过小镇,正值镇内道理修筑,需绕道而行。遂在路边问询,答是那里只有一个土墓而已,没有什么其他可看,因此就没有绕道再去。现在看网络上虞姬墓图片,想来非常后悔没有一去。如果是现在,不管那里如何,一定会去的,也必须去的。等以后有机会定会再去一访。

据考证,楚汉相争的垓下一战之地,现在的地点是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项羽与虞姬诀别地就是在垓下。至于诀别后虞姬走向何方,没有史料记载,定远为什么又虞姬墓,至今不得而知。
灵璧县也有虞姬墓,还有虞姬村,本人也未去。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出京任杭州知州,过灵璧县时曾祭虞姬墓,并作绝句一首。诗云: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1992年与表兄徐世荣去江苏宿迁,当地朋友苏明曾告诉我这里有个霸王庙,准备带我们过去看看。一是因为有事,二是当时我对此也无太大兴趣,就转道别处,没有成行。此后近四十年没有再去过宿迁,自然也没有去霸王庙。至今才知道,宿迁之所以有庙供奉项羽,是因此地是其故里。
项羽,名籍,秦时下相县人,今江苏宿迁。其家世代在楚国为将,因军功而封于项地,以地为氏,姓项。其祖项燕,战国末年时楚国名将,曾帅楚师与秦王赢政(后为秦始皇)将军王翦军战,兵败自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载:“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其父史籍未载。自少时即随叔父项梁学武艺兵法。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后项梁杀人,避居于今浙江绍兴的会稽郡。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于大泽起义,项梁、项羽率众杀会稽郡守,发动起兵反秦,时项羽二十三岁。
项梁为复楚国,立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怀王。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其叔父项梁在定陶战死。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援被秦军章邯所攻之赵国。但宋义止兵不前,项羽怒杀宋义,被众将推为上将军。楚怀王芈心无奈只好任项羽为上将军。
后项羽率楚军与秦军大战九次,大破秦军。项羽所率楚军之勇猛,威镇各路反秦诸侯,使其不敢仰视。见项羽皆跪地膝行而进。项羽自从居各路义军之上将军,诸侯归附,无有不服者。对此,《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大笔载曰:“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里膝行而进的各路诸侯中,后汉高祖刘邦当也其中。

公元前207年十月,秦始皇之孙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楚国得复,号“西楚”。次年,项羽废西楚义帝芈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时项羽才二十五岁余,实少时观秦始皇而所言“彼可取而代也。”之志,成为继秦始皇之后一代霸主。
其并以霸主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各路诸侯、部将和秦朝降将。所封十八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次年,分封之王国始开叛乱。汉王刘邦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大军与项羽争天下。至垓下一战,项羽兵败,与虞姬诀别,率八百骑突围而出,只余二十八骑。再次被围后,杀至乌江边,谢绝亭长过江东再复举兵之请,下马步战,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一岁。时为公元前202年,距今已二千二百多年。

早就知道项羽自刎之地乌江就在马鞍山隔江的和县,但具体位置不知。2017年开车从滁州自滁马高速回,路标上有“乌江”,随后在乌江高速出口下高速。问询时告知此离乌江镇霸王祠尚有十五多公里,因有事当日就没有去该镇,再上高速而回,乌江镇至此一直留存于心。
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为同一天,假期八天。六日一早,带钓具去浮山一河垂钓,钓至十点不获一尾。此时心中一动,想起一事。遂急不可耐,赶紧收杆,立即驱车上高速去和县乌江镇霸王祠,一了心中所念。
去乌江镇导航上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条过芜湖长江大桥,一条在马鞍山下高速后随轮渡过江。自大桥过江快捷,轮渡较慢,但我选轮渡过江。因为马鞍山就是项羽本纪中所说的江东之地。
所谓江东,是因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折为西南往东北走向,故自古将大江以东地区称之为“江东”。三国时期东吴据有江东六郡,与中原强权曹魏争衡。

下马鞍山高速,行至江边马和汽渡。过此渡后,距霸王祠仅十三公里。

渡口来往轮渡有几膄渡轮对开,长江两岸货物运输往来极其方便。

渡轮之上,极目天际,长江滚滚东流,巨舰如蚁,往来不息。此天然之天堑,古江东之屏障。古往今来,中原战火频起,江东只春秋吴越争霸,成就一派富庶。

宽阔的长江二十分钟就坦然而过。踏上江西(与江东相对。今称之为江北。)之地,此地就是霸王欲过江东之所。

过渡口而右,沿路而行,不过三百米,在江堤之下路边有一路牌,上写“驻马村”。问当地村民,告知此地乃当日霸王项羽,在此地驻马不再前行之地。
我停车立于此地,心中激荡。二千二百前,霸王项羽曾伫立于此,隔江边茂密芦苇,展望江东,其心中所想自不难测。想项羽自灵璧垓下至次,力战三百公里,突汉军数重,无非想在此过江,回江东重振旗鼓。但回顾左右,唯自一人,万念俱灰,遂驻马于此,再不往前,乘乌江亭长之船过江。正如其所言,“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项羽之死,不是死于刘邦之刃,而是死于自己冲天豪气,死于自己一片至真,其宁死也不愧对于心。而夺得天下的刘邦曾有过自愧吗?有的只是为夺天下不顾一切。谁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从来不以成败论。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过驻马村,上江堤,沿江堤公路至乌江镇。

江堤道路左转,至一通江水口。此江水面宽阔,两岸平静,景色秀丽。此即为项羽自刎之地,乌江也。

沿乌江大堤而行,快至镇边时有一水利设施,大门之上横挂“乌江排灌站”字牌。证实此江为乌江。

过乌江排灌站,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祠。
霸王祠大门前两侧各立一方柱,方柱上书咏叹对联。迎面一联为:“胜败兵家事不期,騅不逝兮可奈何”。
兵势如水,变无常法。然惜哉项羽,幼即学兵法“万人敌”,却视刘邦为守约之忠厚长者,其非“仁而爱人”,而是“好酒及色”,外貌忠厚,内藏奸诈,立毁“鸿沟”中分天下之约,转追击守信而归其父母妻子之项羽,此乃背信弃义,无关乎兵势。项羽不但败于对手之无信无信,更败于自己的烂漫天真。也可见项羽非帝王之种,血液里流淌着先祖马革裹尸、青山埋骨的武将粗豪,其怎能不败于泗水亭长这老吏之手(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载曰:“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此照为请霸王祠管理所张所长提供
大门前路边立霸王祠游览路线图和简介栏。从此图看。霸王祠规模之大,景区内景点之多,完全超出我来之前的想象。

景区四周设有围墙。进入景区后,绿草如茵,苍松翠拍,满目青新。小道条条,弯曲纵横。

沿路标而行,原来在霸王餐景区之中再有高大赭色围墙圈护。门前高大的旗杆上,挑出一杏黄旗,上大写“楚”字。霸王虽死,但楚地犹存。

霸王祠建在凤凰山上。走上数十极台阶,未到祠门,心中却也感受那种逼人的霸气。

祠门前两尊石狮对立,门上有美术大师韩美林手书金字题额“西楚霸王灵祠”。一片肃穆庄严,不由使人屏气敛息。

霸王祠有享殿、东殿、西殿。三殿古旧,历经风霜,然无一处有损。

享殿内供奉项羽塑像,其直身跨立、手握佩剑,浓眉倒竖,雄视前方,叱咤风云,气吞楚汉。
见此,我不禁倒身恭恭敬敬数次下拜。敬其年不壮但豪气雄盖华夏,拜其功不成却刎颈无愧于心。

塑像壁后有“西楚霸王灵祠简介”,其建置增修等事皆列明于篇。见此,乌江霸王祠与谷城霸王坟相较,虽同样被毁,但后重建至如此规模,岂不为幸也哉。愿从此无战火、无人祸,为人类文化永留一份遗产。

享殿内东西两壁有数块碑刻,其中有毛泽东于一九二八年手书的、改唐朝诗人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咏之诗,曰:
胜负兵家本有之,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中毛泽东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应能忍辱负重,回江东重振旗鼓,不能败而自刎,应百折不挠,卷土重来。
(附杜牧原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毛泽东碑刻诗文经请教张所长后录
北宋王安石也题诗霸王庙,为项羽“死不过江东”深为叹息。再有江东八千才俊子弟辅佐,卷土重来,重建楚国,未尝不可有期。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二千多年楚南公之语言犹在耳,今在霸王祠见此碑刻,心中仍不觉上涌一股豪气。楚三户能亡强秦,况江东六郡千万精英,若霸王过江登高一呼,何患刘邦泗水亭长不灭?

东殿内供奉项羽、虞姬,两人正襟危坐,宛如生前。仿佛又听到在垓下霸王声泪俱下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也仿佛听到虞姬和而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 爱江山更爱美人,霸气凌人的项羽,对自己的爱人也是满腔柔情,一身悲切。

自享殿后门而出,是霸王墓区。

墓区内神道宽长,神道两旁松柏古龄,前为霸王之墓。

冢碑上写“西楚霸王衣冠冢”。项羽虽自刎于此,但其肢体被裂,其首为汉王刘邦招降其封地鲁人,后葬于谷城,今乌江霸王祠只葬得其衣冠,寄托哀思。

衣冠冢前神道两侧,旁立四对石人石兽。石人按文东武西排列,宛如文臣之范曾、武将之龙且。

石兽为西虎东狮,左右护持,威摄天地,镇灭宵小。

神道边还立有《霸王祠重修记》石碑,道明乌江霸王祠重修盛事,以彰后世。

《墓道碑》。

霸王祠内墓道。

出霸王祠后,景区内有多个与项羽相关的三十一响钟、抛首石、乌江亭、驻马河等景点。

三十一响钟亭。敲响此钟以纪项羽三十一之死。
项羽之死,有毛泽东之论“胜败兵家常有之”,不可败而不起,应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也有王安石之憾“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但也有李清照对项羽死不过江东之壮行的赞誉。生作人杰,死为鬼雄,岂不壮哉。

景区建有霸王祠碑廊,碑廊外立毛泽东改写杜牧之诗。毛泽东几字之易,凸现伟人壮志与英雄之高下绝不类同。英雄项羽以死明志,伟人毛泽东则以天下为己任,胜也可喜,败则无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碑廊内又一半边厅,厅内立有项羽半身塑像。上有当代书画家肖平题书“风骚千古”四字。

碑廊有数百幅有关西楚霸王项羽书法作品,雄浑挥洒,飘逸端凝,百不一同,寄情千古。

出霸王祠景区后往乌江镇而来,只一公里入乌江镇。入镇见一青玉石汉阙门楼牌坊,上有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霸王祠”三字。
此为自乌江镇往霸王祠之牌坊,我这次却是从长江、乌江边而来,故而才在此见“霸王祠”牌坊。

乌江镇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只乌江一水相隔,桥连两省。镇内有“项羽路”,项羽路上有“霸王祠”站点。

乌江镇政府对面广场,是以“乌江”命名。在乌江镇似乎处处有霸王项羽的壮烈,项羽豪气,还有项羽数千年不散的英魂。

离开乌江镇,回望远处的霸王祠。不远处,乌江水流汇入滔滔万里长江。江对岸,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项羽心中的江东之地,霸王能卷土重来之故土。
乌江之地,乃项羽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之地,我会再来乌江,再来偈霸王祠,以壮我余生一身豪气。
借李清照《夏日绝句》一首,以达偈西楚霸王项羽祠之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安徽繁昌 潘绪正
二0二0年十月二十九日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谒乌江霸王祠记:乌江刘氏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