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论刘巨容与刘昌裔的血缘关系

(石柱深山居士刘学江)
刘巨容,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末大将。有关刘巨容的祖源,多年以来刘氏家族一直争论激烈。
研究刘巨容的祖源,笔者认为着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唐末名将刘巨容


一、刘巨容家族实为河南洛阳人。
安徽桐城陈洲老谱明嘉靖九年《刘氏世系源流说》记载:“今由近仁公而上溯之,高祖(刘邦)世传四十,绳绳继继,派别支分,有二十五望焉。
王叙言之详矣,不必赘第。念近仁公世居河南洛阳,生子三,长隆道,次隆德,三隆文,隆道生巨容,官节度使,巨容生子三孙二十二”。该文对近仁公以上世系,只是简略题写,一笔带过,而从近仁公开始,却又详细叙述。为什么对近仁公之上只是一笔带过呢?说明在明朝嘉靖年间,陈洲族人对近仁公以上的祖系并不很清楚。陈洲族人对刘氏祖系的了解就是从近仁公开始的。由此可见,从近仁公开始,以下的隆道公、隆德公、隆文公、巨容公等这些名字还是值得可信的。再看,“近仁公世居河南洛阳”,已经
说清楚了巨容公以上的祖籍问题,实为河南洛阳之地。
安徽《齐山志》载:“(刘巨容堂弟)刘孟昭,字仁福,世居河南洛阳,因讨伐黄巢有功,累官山南东道节度副使”。《齐山志》明确指出了刘巨容、刘孟昭家族出自河南洛阳。
江西武宁老谱和安徽宛旌刘氏老谱记载:刘巨容,大中八年武科进士,初任临河尉。临河在哪里?在今河南省洛阳附近的黄河北岸浚县范围。刘巨容初任临河尉也佐证了刘巨容家族与洛阳的关系。二、刘巨容家族多人婚配在洛阳东北的河阳金谷园一带安徽桐城陈洲老谱载:刘巨容的父亲隆道公原配河阳王氏,叔叔隆德公原配河阳张氏,堂兄弟刘仲昭原配河阳鲍氏。古河阳县,其县治在今孟州市槐树乡桑洼村一带,管辖面积除了今孟州市多数地方,还管辖到黄河南岸今孟津市送庄镇一带。
再查唐朝陈许节度使刘昌裔,卒葬于金谷园。金谷园在哪里呢?《孟津县志》载:“西晋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遣址就在送庄镇凤台村南的袋形浅谷中”。石崇所撰《金谷诗集.叙》载:“余以元康六年,以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晋书.石苞传》载:“(石苞之子)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由此可见,古金谷园属于河阳县管辖,与河南县临界。
刘巨容的父亲隆道公、叔叔隆德公、堂兄弟仲昭公的原配究竟是河阳县哪里的呢?在此,我们要明确:由于古代婚姻都是要经过媒妁之言,一般是就近娶亲,加上一家人中多人婚配河阳。所以,这里的河阳一定是距离洛阳较近的金谷园附近的地方,就是指黄河南岸今孟津县送庄镇凤台村一带。既然多人婚配于古河阳县金谷园附近,而刘昌裔又卒葬在金谷园,说明住地也离这里不远,同时刘巨容为刘昌裔的子孙后代也得到了充分佐证。
三、刘昌裔与刘巨容的具体血缘关系
我们先看一下刘昌裔墓志,叙述:“嗣子光禄主簿纵,学于樊宗师,士大夫多称之;长子元一,朴直忠厚,便弓马,为淮南军衙门将;次子景阳、景长,并举进士”。又据《李大使士素夫人曲氏墓志》载:“初嫁刘仆射昌裔幼子纾,生一女……纾为贵公子,无所爱惜,:迫于太夫人之命,不得已礼取他室”。由此可见,刘昌裔实有五子,即嗣子刘纵,长子元一,次子景阳、景长,幼子刘纾。值得注意的是,嗣子是指正妻所生之嫡长子。所以,刘纵为刘昌裔正妻所生之嫡长子,刘元一虽是长子但不是正妻所生,而且元
一、景阳、景长三公为一母所生,刘纵、刘纾又为另一母所生。元一兄弟按先后顺序排列为:长元一、次刘纵、三景阳、四景长、五刘纾。
北宋史臣兴国丞刘永所撰《刘氏得姓源流序》载:昌裔长子元一,次子景阳、景长,其中没有提到刘纵和刘纾。结合陈洲谱《刘氏世系源流说》
载:近仁公三子隆道、隆德、隆文。再结合江西武宁、德安等地老谱记载:昌裔即近仁,隆道即元一。由此可见,近仁公就是昌裔公,隆道公就是元
一公,隆德公就是景阳公,隆文公就是景长公。
刘元一晚年迁居于河南南阳,是证实元一公就是隆道公的有力佐证。
明嘉靖九年陈洲谱《刘氏世系源流说》第一句话叙述:“予家宗谱自仲昭公来自南阳,初仕为青阳令…”。陈洲谱明确指出刘巨容的堂弟刘仲昭是南阳人氏。既然刘仲昭是南阳人,说明其父辈隆道公、隆德公应该居住在南阳地方。又查刘氏诸谱,发现:隆道公、隆德公都卒葬于天山之麓。这里的天山在哪里呢?原来,今河南南阳市北的范蠡路以前叫天山路,其地原来有座山名叫天山。南阳市的街道和路的名字多数都是以南阳当地的风土人情来命名的,如光武路、卧龙路、孔明路、张衡路、仲景路等。再查湖北阳
新小溪老谱,记载“刘元一,仕唐文宗,大(太)和间(827~835 年)从李德裕镇西川,后(于唐宣宗大中年间)李德裕坐贬,(元一公)固守南阳时,刘龙子
孙以其同出彭城,有同宗之意,因留家焉”。阳新小溪老谱明确指出:刘元一原本是李德裕的随从官员,因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 年)李德裕被贬官,所以元一公被调固守南阳,又因与南阳刘龙子孙是同族的彭城宗亲关系,于是将家迁居到南阳居住。
刘元一由洛阳迁居南阳后,其兄弟景阳、景长也迁到了南阳。所以,才有陈洲谱流传的“近仁公世居河南洛阳”、“仲昭公来自南阳”、“隆道公、隆德公都卒葬于天山之麓”等说法。为什么南昌梓溪谱序(即北宋史臣兴国丞刘永所撰《刘氏得姓源流序》)中要在巨容公前面只是大书而特书刘昌裔儿子中的元一、景阳、景长三公呢?为什么对刘纵刘纾二公却只字不题呢?大概原因在于,元一、景阳、景长三公是一个母亲郑国夫人姚氏所生,而刘纵、刘纾二公是另一母邠国夫人苏氏所生,再加上刘元一迁居南阳时刘纵已经去世(开成年间死于四川陵州刺史任上),所以刘纵一支并未跟着迁居南阳。而刘纾一支可能跟着迁居也可能没有迁居。所以说南昌梓溪谱序只写了昌裔的其中三子元一、景阳、景长,意即此三公与近仁公的关系
最近,与刘巨容的关系最大。
刘巨容究竟是元一公第几子呢?弋阳谱的说法通常认为隆道公生二子巨容、巨德。湖北麻城民国八年版世高系《刘氏宗谱》载:巨敖生讼,讼生昌裔,昌裔生元一,元一生仲容即巨容,生子三汾、逈、迪。又根据湖北英山老谱记载,巨容公还有一个兄弟叫巨宽。既然湖北麻城谱称“仲容即巨容”,说明巨容公排行第二。再结合蕲春刘氏老谱、阳新小溪老谱的记载:
元一生三子从英、从杰、从良。由此可见,元一公(隆道)之长子该为巨宽公字从英,次子巨容公(仲容)即从杰,三子巨德公即从良。综上所述,唐末大将刘巨容实为刘昌裔的孙子,出自刘昌裔长子元一公,是元一公之次子也。

直线世系:1 汉高祖邦→2 恒→3 启→4 彻→5 据→6 进→7 汉宣帝询→8楚孝王嚣→9 衍→10 纡→11 般→12 恺→13 茂→14 道→15 瑾→16 甝→17讷→18 畴→19 宪→20 羡→21 敏→22 某→23 某→24 庆→25 轸→26 通→27德威→28审礼→29佺寿→30承庆→31巨敖→32讼→33昌裔→34元一→35巨容→36 汾、迴、迪。
汉宣帝子楚孝王嚣公至刘巨容世系:
【7 世祖】
刘询:汉宣帝,生子奭、钦、宇、嚣、竟。
【8 世祖】
刘嚣:为楚孝王,卒家彭城孝王陵(今徐州铜山县)。生子文、衍、勋。
【9 世祖】
刘衍:为楚思王,生子纡、平。
【10 世】
刘纡:袭封楚王,在位十年,王莽篡汉,遂为庶人而家于彭城。
【11 世】
刘般:封居巢侯,生子恺、宪。
【12 世】
刘恺:官至太尉,生子茂。
【13 世】
刘茂:官司空,生子道。【14 世】
刘道:不仕,生子瑾。
【15 世】
刘瑾:乐安长,生子刘甝。
【16 世】
刘甝:曹魏时洛阳令,生子讷、砥。
【17 世】
刘讷:官至司隶校尉,生子畴。
【18 世】
刘畴:官至左长史,生子宪。
【19 世】
刘宪:生子羡。
【20 世】
刘羡:生子敏、该。
【21 世】
刘敏:其曾孙刘庆,元孙刘轸、刘轨。
【22 世】
刘某:不详。
【23 世】
刘某:不详。
【24 世】
刘庆:东魏时东徐州刺史。生子轸、轨。
【25 世】
刘轸:北齐高平太守。生子通。按《新唐书》,轸为敏之孙。然而,按《元和姓纂》,轸为敏之元孙(玄孙)。根据年代推算,轸公确实该为敏公元孙才对。
【26 世】
刘通:又名烈,字子将,生于 547 年,北齐和州刺史,隋毗陵太守。生子德威、德敏、德智。
【27 世】
刘德威:官至唐刑部尚书。据德威公女儿墓志《大唐故赠司徒虢王妃刘氏墓志铭并序》载:德威公为皇朝(唐朝)同、晋等六州刺史,即曾经任过绵州、幽州、遂州、扬州、晋州、同州六个州刺史。生子审礼、崇业、延景。
【28 世】
刘审礼:官至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生子佺寿、待庶、易从。
【29 世】
刘佺寿:太常臣,卒葬徐州彭城凤凰山,生子承庆。
【30 世】
刘承庆:初为左拾遗,官至朔州刺史,弃楚不还,生子巨敖、巨敷。
【31 世】
刘巨敖:好读老子庄周书,为太原晋阳令,因家阳曲。生子讼、颐、豫。
【32 世】
刘讼:赠右散骑常侍,生子昌裔、悦。
【33 世】刘昌裔:字光后,号近仁,太原阳曲人,生于唐天宝十一年(752 年),官任陈许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金紫光禄大夫,迁住河南洛阳,葬洛阳金谷之东。配邠国夫人武功苏氏、郑国夫人姚氏,生五子元一、纵、景阳、景长、纾。其中,苏氏生刘纵、刘纾,姚氏生元一、景阳、景长。
【34 世】
刘元一:字隆道,武科举人,元和年间(806~821 年)为淮南军衙门将,后从李德裕镇守西川。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 年)李德裕被贬,元一公又固守南阳,刘龙子孙以其同出彭城,有同宗之意,因留家焉,于是迁居南阳,卒葬于南阳天山之麓酉山卯向。生三子巨宽(从英)、巨容(从杰)、巨德(从良)。
刘景阳:字隆德,元和初明经科进士,迁居南阳,卒葬于南阳天山之麓子山午向。曹全晸后裔曹鹏贞收录刘氏谱载:景阳公生五子志坚、志实、仲坚(宜黄县校尉)、仲实、志明。湖北英山六修《刘氏宗谱》载:隆德公生五子富昭、贵昭、孟昭、仲昭、季昭。推测:孟昭即仲坚,仲昭即仲实。
刘景长:字隆文,元和中明经科进士。曹鹏贞收录刘氏谱载:景长公生二子德坚(河南判官)、德刚。陈洲谱载:隆文公无嗣。推测:景长字隆文公无嗣,应该指的是德坚、德刚二公无子。
【35 世】
刘巨宽:字从英,荣泽尉转水陆运使,生四子轵、轸(江阴县令)、辗、轼。刘巨容:字从杰,号德量,又名仲容,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三月初三午时,少游长安学道于著名道士轩辕集,尝举进士不第,后兼学武事,唐宣宗大中八年(854 年)甲戌武科进士及第。初任临河尉(在今河南黄河北岸浚县),后至徐州武宁军任职。咸通三年(862 年),应朝廷诏令,去桂林戍边。咸通十年(869 年),参加庞勋之乱,“自拔归”,拜埇桥(今安徽宿县)镇遏使。乾符五年(878 年),浙西突阵将王郢反叛。攻打明州(今浙江温州),巨容公以简箭将其射杀,功封明州刺史。后黄巢兵起,迁楚州团练使、蕲黄招讨副使。乾符六年,以行军司马迁山南东道节度使。生三子汾、迴、迪。
刘巨德:字从良,号文量,观察判官。桐城派姥山谱载:巨德公为合浦校尉。弋阳《刘氏正源谱》载:巨德公,唐进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配程氏生子刘存。
刘孟昭:字仁福,生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年)三月十八日,因讨黄巢有功授山南东道节度副使转池州通判。卒葬齐山之原,娶缪氏,无嗣。刘仲昭:字仁鑑,生于唐文宗大中二年(848 年)八月初九日,由进士授大理评事。初任贵池令。娶河阳鲍氏,生一子文昂,聘西关外陈氏,遂家于杏花村,继娶杜荀鹤曾孙女,生一子文俊。
公元 2019 年农历九月深山居士刘学江撰于石柱县

赞(1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论刘巨容与刘昌裔的血缘关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